新闻中心

全国两会上的北大声音,北大24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2020/06/02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道琳

全国两会于5月28日闭幕

这场时间特殊、意义重大的两会上

来自北京大学的24位代表委员

认真履职,建言献策

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

王铮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民进中央常委

面对今年的高考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表示,学生通过选课走班,可提前认识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出规划,所以要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新课程中,融入到整个高中学段。

“实际上高校选拔人才有一些特殊的地方,用简单、单纯的分数衡量,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招生需求,也不能满足国家对于不同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王铮说,高招中如何在公平和个人自由选择之间平衡,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认真研究。

此外,在今年国家新推出的强基计划招生后,高校培养学生过程的优化,也是王铮关注的问题。他认为,应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按这个目标,把学习、科研和国家整体科技发展,包括重大国家科研攻关项目结合起来。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顾晋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中央常委、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委

顾晋在听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发表感想:“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作为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顾晋全程参加了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斗,也面临过巨大的挑战:“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我们在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要时刻绷紧新冠肺炎防控不发生医院聚集发病这根弦。这就给我们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科学防控、精准策划、严格流程,是既保证医疗质量,又确保不发生感染的关键所在。”

针对之前的“松散型医联体”,顾晋从北大首钢医院抗疫实际经验出发,提出“紧密型医联体”,为反思医疗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建箴言献良策。

优化调整公共卫生学科结构和专业培养能力

刘玉村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

刘玉村指出,新冠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公共卫生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公共卫生教育的课程体系陈旧;公共卫生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师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短缺,临床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意识薄弱。

基于我国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基础、人才需求现状,刘玉村提出“一拓展两加强”的建议。

一是加强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从政策角度突出建言献策、决策支持能力。

二是加强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专业的建设,从实践角度突出应对处置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是拓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分化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感染监测与信息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多个方向。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刘忠范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

刘忠范针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与发展、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是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定位,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刘忠范建议,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主导,选择典型的高新技术领域,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若干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为主要目的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精简帽子、减少评价,让科研人员回归安静。刘忠范提出,应合并归类简化人才计划,同时严格控制设立新的人才计划;大幅度精简行政主导的学术评估和人才评价工作,让权力回归学术共同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做适合自己的真正有价值和有成就感的东西;引导科研人员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做到既有“成就感”又有“获得感”。

医院要建立更为有效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陈仲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致公党中央委员

陈仲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院要建立更为有效的传染病防控体系,降低在医院发生传染病感染的风险。陈仲强对此提出建议:

一是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机制之下,需要有更具体的针对新冠感染者个例的防控方案。

二是发挥互联网优势。降低患者密集度,严格落实内部防控措施,对高危险区域要进一步做好规划。

三是推动急诊室规范管理。对医院内的局部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减少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时间,迅速将患者分流到各个科室中。

公卫改革重在体系建设和做好应急准备

吴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市委副主委

吴明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这次新冠疫情暴露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公卫体系建设问题,另外一个应急准备不足。

吴明建议,应当明确疾控机构的定位,建立对疾控人员的激励机制。目前,疾控中心工资总额偏低,且缺乏增长机制,在分配上存在“大锅饭”倾向,这些问题都应该解决。

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对社会精细化管理与协调机制的一种考验和检验。吴明提出,“应急预案要考虑到不同风险类型和级别时的应对策略,特别要明确最高级别风险下会发生什么,政府各部门应该怎么做,承担哪些责任,社会各方如何协同等,在保证可执行的前提下,预案应当足够细化,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与在线教学一起成长


李晓明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李晓明接受采访时表示,网课本质是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合适的网课应能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比如课程中穿插各种活动,改变课程组织方式。从以“讲”为中心切换到以“学”为中心,在怎么学进去上下功夫,这应该是网课设计的基本遵循。

“这一次采用的线上教学策略,是实践也是实验,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学生总体反馈也是相当令人欣慰的。我觉得现在网络平台的硬件水平都很不错,要紧的是要改变教学模式,我们老师也要与在线教学共成长。”

加强癌症早诊早治从业人员培训

季加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民盟中央常委、市委常委、医学部委员会主委

季加孚建议,加强癌症早诊早治临床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促进癌症筛查项目的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健全数据共享机制。

一是早诊早治积累的数据以及生物样本将为我国制定精准的癌症预防策略提供基线数据支持。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的管理与科学研究,对于提高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深远意义。

二是建立省级癌症早诊早治临床技术规范化指导单位,提高惠民癌症筛查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是允许地方平台数据直接导入国家平台,避免重复管理上报;成立国家筛查大数据平台专家委员会,建立规范可行的数据共享机制。

大力发展养老信托

金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金李认为信托机制是极具创新力和灵活性,和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契合度高。

一是规模足够大,仅次于银行,发展迅速,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

二是机制灵活,可以做到一企一策,高度定制化,利于早期商业模式试点。

三是全频谱投资。信托业门槛较高,聚焦中高净值客户群,而这类群体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风险容忍度大,适合养老商业模式探索。

金李从税收优惠、借鉴他国经验推动制度建设、设置专门的行业协会、适当放宽部分政策限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国外经验表明,养老经济,特别是以信托机制建立的商业养老资本的兴起,有力推动了私募和风投等创新资本。这将极大支持我国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

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

林野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林野呼吁逐年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进而探讨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以深化医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真正实现分级诊疗,使老百姓受惠,医务人员增强获得感。

林野认为,现阶段医保支付水准低、报销门槛高,导致一些国际上有共识的预防项目无法支付,以致健康守门关口滞后,给国家和个人均带来后期较高的治疗成本。“例如儿童牙齿的窝沟封闭、牙周病治疗长期不能列入医保支付项目,反而拔牙可以医保支付,就是典型的例子。”

面对西方对华敌意中国坚持用行动回应


贾庆国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盟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对疫情,世界各国应该做的是携手应对,而不是推诿指责。”贾庆国表示,面对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严峻挑战,中国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所谓“对的事情”,在贾庆国看来,就是在做好国内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履行大国责任,包括继续帮助其他国家抗疫、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履行职责、推动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等。

贾庆国表示,对待偏见和恶意攻击,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做法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此外,中国也应通过适当方式,澄清事实、阐明立场、有理有力有节地揭露谎言和回应恶意言论。

增加体育成绩在考试中占比


湛如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以来都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湛如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

建议构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面筛查管理大数据系统

霍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民进中央委员

霍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心血管病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心血管事件的拐点尚未到来。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加强心血管疾病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合并多重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可以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减少靶器官损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不仅需要医患配合,更需要进行系统化管理。目前我国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认识处于逐渐重视的阶段,但是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对此,霍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立各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面筛查和管理中心;二是构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面筛查管理大数据系统,助力中国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

每一个发言

每一个目标

都承载着北大对民族复兴的信念

每一次发声

每一份谏言

都是北大对国家振兴的期待

(以上代表委员观点,根据受访者部分公开采访摘录,供大家参考)

上一条:北大107位学者入选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下一条:信息学院电子系在同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两篇论文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