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捐赠免税 | 信息公开 | 财务专区 | 下载专区 | 教育基金会(美国)
站内信息搜索

首页   >>   捐赠人故事   >>   正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访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捐赠方代表林小明

苏州工业园区组织部部长林小明先生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的主体就是人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

人才培养是北大的核心使命。近五年来,北大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教育体系,明确了全方位育人的更高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重基础、跨学科的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培养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北大并不是独行在培养引领未来人才的道路上。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苏州工业园区于200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鼎力支持北大的人才培养事业。园区的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林小明先生在采访中表示:“园区在北大设立奖学金,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也希望能在奖学金的资助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进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北大毕业生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和就业;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北京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扩大苏州工业园区在北京大学的影响力。”对于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林小明认为:“‘社会化’是一个趋势,要培养有才能、有远见、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化人才,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关注人才,支持人才成长。”

作为改革开放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创举和成功范例,苏州工业园区自带创新与开放的基因。园区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创新发展的“先行军”,园区深知人才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始终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发展,并探索了多种方式和路径,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就是其中之一。苏州工业园区于2007在北大设立奖学金,迄今已有 440名北大优秀学子获评园区奖学金,累计发放奖学金231万元。2017年,来自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相关学院的40名优秀学子有幸获得园区共20万元奖学金的鼓励。

循序渐进的支持让学子备受鼓励,而耳濡目染的影响让他们对真实的经济社会的运转有更立体地认识。苏州工业园区也正是通过奖励、实践结合的方式,为获奖的优秀学生提供认识园区、开阔视野的机会,“奖学金获得者园区行”活动就是其中之一。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连续三年开展该活动,分批组织奖学金获得者在暑期参观园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园区和园区的“2+3”的特色产业体系,实地去探访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在园区的蓬勃发展,感受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新兴产业带来的活力开放。实地的探访开阔了北大学子的视野,让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想象和思考得到印证和深化。

作为创新开放引领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对北大学子也有着深深的吸引力。林小明介绍:“目前,园区内集聚了各专业北京大学毕业生超过800人,其中高端创业人才136名,涌现了像‘博瑞生物’的袁建栋、‘纳微科技’的江必旺、‘开拓药业’的童友之等10名‘千人计划’专家,累计引进各类北大科技项目近百个。”北京大学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不断深化。

创新的环境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开放的园区为每一位前来热土的创业者提供筑梦的舞台。在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更有力地支持北京大学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事业,也将张开双臂,期待优秀的青年汇聚创新热土。

背景链接: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自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长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科研教育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成为既出物质文明成果又出精神文明成果的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新城区,成为江苏、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对外开放窗口。

为支持北京大学的教育事业,鼓励北大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加强同北京大学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于2007 年捐资设立“北京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学生记者:王晓静)

更新时间:2017-12-19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对北大学子的期冀: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益海嘉里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王巍先生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自2011年...
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访绿叶生物医药......
在北京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青年学者发挥着极其重要...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访曾宪梓优......
中国世贸集团主席曾智雄先生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曾宪梓先生是著名的...
能够帮助到大家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访......
2007年戴德梁行奖学金设立,梁振英先生专程来访北大与获奖学生见...
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京ICP备15026609号-1

北京大学镜春园75-76号 100871

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