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捐赠免税 | 信息公开 | 财务专区 | 下载专区 | 教育基金会(美国)
站内信息搜索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大奖教金项目激励优秀人才,打造学问品行之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大学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在2020年北京大学教师节庆祝大会上,邱水平书记这样阐述好老师的意义。他特别强调以人才为本,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为老师们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

此后,北大经过反复研究,将2021年确定为“人才战略年”,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活力,努力创造安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配合学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多年来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关注和鼎力支持下,广泛争取捐赠资金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奖教金),为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名师之园做出积极贡献。其中既有奖励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杰出学者奖,又有扶助青年学者成长的杰出青年学者奖;既鼓励老师们坚持一线教学,春风化雨,又特别强调师风师德,立德树人。

2019年,邱水平书记会见奖教金捐赠方代表

        荟萃名师,开拓引领之路

大学的根本价值在于人。大学之大,首先在于大师的学识、智慧和品行。多年来,北大致力于延揽和培养领军人才和学术大师,建设名师荟萃、群星璀璨的人才高地。

杰出学者是北大教师中的旗帜,是这所学府最深沉的底蕴。基于对杰出学者卓越成就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他们未来开拓引领之路的期待。2007年,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设立国华杰出学者奖,成为北大校级奖教金中奖励额度最高的项目。截至2020年,已有近80位北大名师获奖,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各领域,获奖者均为取得杰出成就和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两院院士就有30多位。获奖教授中,数学科学学院的姜伯驹院士常说,“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一些研究。”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也不止一次地表示,“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老师!”面对奖励,国际关系学院袁明教授将之形容为“精神的托举”。在大学这个托举人的精神的地方,他们执着耕耘且深深眷恋着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这种“精神的托举”代代延续,许多前辈学者把自己获得的宝贵奖金捐赠出来,设立或注入教师和学生奖助项目,诸如国宏奖学金、芳华奖学金、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奖学金等,进一步鼓励北大师生不断成长。

扶植新秀,寄望成长与超越

青年学者奖的设立,肩负着引进和培养最具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扶助他们成长的使命。王选青年学者奖自2008年设立,是北大最早的针对青年学者所设的奖励基金。起初,该奖项由王选院士夫人陈堃銶教授代表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现为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捐资。2014年以来,刘振飞校友连续多年捐资注入,使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奖励名额和学科范围不断扩大。2020年,面向全国的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设立,进一步扩大了奖项的影响力。首届颁奖仪式上,陈堃銶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王选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在遗嘱中希望他们要超越王选,这也是设立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的初衷。”对此,荣获2021年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的社会学系张春泥副教授表示,“在我所处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阶段,能够得到这样大的一次鼓励,会让我在应对未来的挑战上更有信心。”

1F31D

2021年,郝平校长出席首届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

“‘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这是王选先生曾经的感慨。这种“扶植新秀”的思想带动了一批青年学者奖励项目的设立。2011年,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励基金设立并延续至今,与北大携手创建“培养国家发展之栋梁人才,推进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平台,以期鼓励北大培养更多杰出学者。2020年,张邦鑫校友捐赠设立学而思博雅青年学者基金,这是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同年,兴证全球基金奖教金设立,加强对北大人文领域杰出青年学者的支持,并增设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青年学者奖励项目。“教学会有回报,学生的成长和正面反馈就是回报,这也是教师职业最激励人的一面”,张春泥表示,“遇到好的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成为那样的人/学者/老师则是她的目标。

        立德为先,激励“以身示教”

教师以其品行春风化雨地影响学生,师德师风尤为重要。成立于1994年的宝钢奖教金今年把“立德树人”放在了评奖的重中之重,兴证全球基金奖教金也首次设立了师德优秀奖,鼓励老师们“以身示教”。而2015年设立的嘉里集团郭氏基金树人奖教金更是早早地就把“树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鼓励那些不单致力于传授学术知识,而且愿意用爱心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培育学生素质的教师,那些让学生成为不单只顾安身,而且能够为社会立命的教师。

今年的获奖者、化学学院李彦教授就是这样一直为教育倾心投入。“做教师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她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长期以来在课下与学生谈心。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让她不停地进步,“我要让自己成长,要做得更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教北大的学生给我一种特别的责任感。”李彦教授的话也代表了所有北大老师的心声。她觉得北大的学生有情怀有理想,不会拘泥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着眼于未来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和人类的贡献,这让她深感欣慰。李彦教授说,“学生的信任是对我很大的鼓励,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强大动力。”

        教学为重,奖掖爱岗奉献

坚持教学一线,是优秀教师们的共同特征;“教学相长”,更是一线教师们最常提起的话。2016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慈善家曾宪梓先生捐资设立曾宪梓优秀教学奖,奖励北大热爱教学、爱岗奉献并在教学领域卓有建树的老师。2021年获得该奖的城市与环境学院林坚教授将教师定位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国家的引路人”。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对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他都有着自己的思考。近年来,他致力于构建一套多学科深度交叉、跨年级广泛合作的北大特色实践育人模式,力争为国家培养能服务于重大战略需求、专业基础扎实、具备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在他眼中,北大的学生具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执拗。他秉持“树人为本、立德为先”的理念,“多为学生想一分,学生成长也会快一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当老师的最大心愿。”

无论是设立逾15年延续至今的宝洁奖教金、正大奖教金、树仁学院奖教金、北京银行奖教金,还是专注于部分学科领域或工作类别的中国工商银行奖教金、陈明-刘卿伉俪奖教金、民生银行奖教金和各院系的教师奖励项目,都是北京大学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社会各界对北大老师的殷切希望,更见证了名师荟萃、立德树人、教学相长、薪火相传的校园底蕴。这既是一份荣誉和鼓舞,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正如郝平校长所言:

“继续发扬北大光荣传统,更好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为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婷
更新时间:2021-09-15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2021年北京大学桐山教育基金颁奖...
12月28日,2021年北京大学桐山教育基金颁奖仪式通过线上方式举行...
2021年北京大学永旺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
12月17日,2021年北京大学永旺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教育基金会北大之...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再次被民政部评为“5......
2021年12月24日,民政部发布2020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告...
2021年度松下奖学金线上颁奖仪式举行...
12月17日,2021年度松下奖学金线上颁奖仪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
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京ICP备15026609号-1

北京大学镜春园75-76号 100871

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