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大考古百年:中国考古学界的“北大模式”

2022/06/15    信息来源: 北大官微   作者:    编辑:王道琳

1922年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研究室成立

北大考古,从此起航

到今天,已是整整一百年

让我们共同回溯

北大考古百年之过往

深厚之积淀

1924年9月,北京大学国学门同仁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

“非从考古学入手不可”

在国家与民族忧患之际

北大的有识有为之士为何选择考古报国?

只因吾国之古史

与吾民之精神息息相关

担任考古研究室

首任主任的马衡先生曾写道:

“盖考古学者,是从人类的遗迹或遗物中求其进化之过程,是求其真的,是客观的。故欲改造旧史,非从考古学入手不可。”

深思深情,肺腑之音

言语铿锵,雷厉风行

第二年

考古学研究室旋即成立调查机构——

古迹古物调查会

次年更名“考古学会”

调查会决定

用考古学方法调查研究

中国过去人类之物质的遗迹及遗物

先自调查入手

一俟经费稍有宽裕

再行组织发掘团

自此,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北大考古人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

展开考古调查与发掘活动

推动考古学的发展

在敦煌,在朝鲜乐浪

在新疆罗布淖尔、吐鲁番和塔里木盆地

在东北貔子窝、牧羊城、燕下都

……

中原边疆、天南海北

处处留下了北大考古人的身影

貔子窝单砣子遗址发掘前场景

1927年

北大学人与瑞典学者

共同组成了西北科学考察团

黄文弼先生代表北大考古学会参加

他的足迹遍及西北各重要遗址

1928年9月29日

当他孤身深入新疆通古斯巴西之时

由衷感慨道:

“我国近人多崇于上层之研究,而昧于下层;西人知之,而昧于国故,是欲改进史学、地学,非以考古学做基础不可。”

黄文弼先生

北大考古的奠基者们

走出书斋,奔向田野

以调查和发掘

重新发现史料,重新发现历史

为北大的考古教学与研究打下基础

他们的躬亲实践,亦垂范后人

1927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出发时与欢送者合影

“北大模式”与“中国学派”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

大量的遗物遗迹随之显现

考古力量捉襟见肘

1952年

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

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成立

苏秉琦先生担任考古教研室主任

郑振铎、裴文中、夏鼐等先生兼任教授

北大考古负起国家的重托

翻开了新的篇章

郑振铎(左)、夏鼐(右)

在考古专业成立的同年

北大与文化部、中国科学院

联合举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之后三年间连续共举办四期

培训学员346名

迅速为我国考古工作培养了新生力量

1952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开学典礼

北大考古专业成立之初

便把培养学生的田野工作能力

放在突出位置

1957年的河北邯郸实习

是考古专业首次自主组织的田野考古实习

从这次实习开始

北大师生形成了

“调查-发掘-整理-编写报告”的训练模式

在全国考古教育教学中

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被中国考古学界称为“北大模式”

1957年9月至1958年1月,1953级本科生于河北邯郸进行生产实习

此后

在陕西华县,在洛阳王湾

在昌平雪山,在大同云冈

……

北大师生留下了一个个扎实的探索足印

一次次推动着

学科方法的创新和学术议题的演进:

《白沙宋墓》树立经典

王湾整理流惠后人

云冈论争为国扬眉

殷墟分期长为典范

……

诸多方法与议题的演进

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

日渐成熟

1955年 宿白先生(前排左五)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2级同学在云冈石窟实习

1961年9月至1962年1月,1958级本科生及留学生1人于北京昌平雪山遗址进行生产实习

苏秉琦先生率先提出的区系类型理论

为破解中华文明的奥秘

找到了一把钥匙

而运用这一理论

苏秉琦先生、严文明先生先后提出

“满天星斗”“重瓣花朵”等学说

引领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风潮

与田野实践、考古研究相配合

1958年起

北大考古教员

开始了有计划的中国考古学教材编纂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

1975年

《中国考古学》各段讲义与辅助教材初步完成

作为全国首套考古专业教材

它为考古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树立了标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大学考古教员编写的中国考古学教材

1981年,苏秉琦先生指出

“在国际范围的考古学研究中,

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学派开始出现了”

在北大,苏秉琦先生亲自指导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现代化的中国考古学而奋斗

“体”“用”之道

1983年

北大考古学系正式成立

宿白先生担任第一任系主任

北大考古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88年,严文明先生任系主任

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

全国高校重点学科

1992年,李伯谦先生任系主任

国内高校第一所考古专业博物馆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落成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曾展出出土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小河公主”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部

鸟形鬶(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

陶鸮面(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

目前,北大赛克勒博物馆拥有藏品13000余件,大部分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遗址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周甲骨、山西曲村晋侯墓地出土铜器及玉器等。这些藏品始于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之后陆续汇集了北京大学博物馆和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的收藏,以及北京大学从田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教学标本,国内各文物、考古机构和博物馆调拨的器物,还有海内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赠。除了中国考古学教学标本外,北大赛克勒博物馆还拥有包括丢勒、伦勃朗、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600余件西方版画,具备国内最为完整的西方版画收藏体系。

1998年

北大考古学系与国家文物局

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成立

又名“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

2002年更名成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20年

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

搭建“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

这一切

为北大考古教学和研究的全面发展

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北大考古肩负起新的使命

2020年11月26日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座谈会暨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从1988年开始

北大考古先后增设

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考古学方向)专业

形成了层次分明、内涵全面的

考古文博教学体系

以中国考古学为“体”

以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为“用”

以外国考古学为补充

打造田野考古“基地+”模式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

凝练核心课程体系

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2021年10月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揭牌仪式

在新的时期

北大考古人继续秉承“常为新”的精神

聚焦重大课题

展开方法与理论创新

以中国特色

积极谋求对世界考古的贡献

2019级本科生于宁夏盐池张家场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

从人类起源到文明探源

从聚落演变到国家形成

从生业经济到人地互动

从多元一体到文明互鉴

……

北大考古师生始终在人文学术研究前沿开疆拓边

扎根沃土,以物观史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

北大考古学科名列A+

在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

北大考古学科名列12位

居于亚洲第一

在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

北大主持与参与项目达15项

为全国高校第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的

15项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时代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旧石器时代

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夏商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两周

北京琉璃河遗址

山西临汾晋侯墓地及曲村-天马遗址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

秦汉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三国至隋唐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宋辽金元

河南许昌白沙宋墓

景德镇御窑厂窑址

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

北大主持与参与项目达34项

为全国高校第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的

34项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2

湖北鸡公山遗址

山西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

1993

山西曲沃晋侯邦父及夫人墓

江西丰城洪州窑窑址

1994

重庆三峡工程淹没区考古调查

江苏南京汤山古人类头骨化石

河南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1995

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1998

河北泥河湾盆地阳原于家沟旧石器遗址

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2001

河南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

2003

陕西扶风周原李家铸铜作坊遗址

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

2006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2008

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

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

2009

河南新密李家沟旧石器至新石器

过渡阶段遗址

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

2011

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2014

广东郁南磨刀山遗

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河南郑州东赵遗址

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2015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

2016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

2017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2018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

2019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2020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202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2022.3.25据十大考古获奖证书(不全)修订

自1952年北京大学设立考古专业70年来

北大考古培养本硕博毕业生3136人

其他项目培训各类人才3578人

在精细设计的教学体系中

在锐意进取的名师带领下

一代代学生

在“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

潜心钻研,恣意成长

他们从燕园出发

走向五湖四海

成为探索中华民族灵魂的柱梁之才

百年风雨,开山辟路

碧落黄泉,寻根求真

北大考古将依然负重追光

层层拭去历史的风尘

让中华文明的光华灿烂如新

辉映前路,照亮人心

上一条:首张银心黑洞照片公布,北大教授参与“拍照” 下一条:北大获新授牌,致力解决放射性药物问题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