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捐赠免税 | 信息公开 | 财务专区 | 下载专区 | 教育基金会(美国)
站内信息搜索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别样的成功人生:走近陈启宗
    1995年,陈启宗先生在北京大学设立了晨兴助学金。截止到2005年度,晨兴助学金累计捐赠总额已经达到近190万元人民币,捐助人次接近1000人。陈先生是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的董事长,晨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同时还是多间大学的校董,多个国际组织的主席或成员。他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在中国多间大学设立了奖学金或助学金。为表彰他在促进大中华与美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政经和文化联系方面做出的贡献,2004年陈启宗先生获颁亚洲协会领袖奖。
    
    今天,是晨兴助学金设立10周年的庆典,在庆典上,我终于见到了陈启宗先生。正如陈文申校长所说,陈先生不仅是事业成功的商人,同时还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具有远见卓识的慈善家。就这样,陈先生带着他的巨大光环,走近了我们。
    然而,当陈先生走下台跟学生们亲切交流时,当把自己的郑重演讲变成了和学生们的聊天时,当讲到激昂处甚至忍不住敲打桌子时,我们终于见到了褪去光环之后那个更真实、更亲切的陈先生。不再以他辉煌的经历,耀眼的头衔,而是以一个长者的睿智、风趣、激情,以超凡的人格魅力,更真切地震撼着我们。
    
    成功之后的文化支撑:双文化与基督教背景
    一般人人大概是很难想象这样一种交流方式的,陈先生走下台来,说:“我想问你们问题。当然首先你们可以问我问题。”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陈先生说:“既然你们放弃问我问题的这个机会,那么我就要问你们问题了。其实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做个会问问题的人比做个被问问题的人收获更大。”
    一番话下来,无怪乎在座的学生们面露尴尬之色,长期习惯于在讲台下听课,偶尔被提问的我们显然无法习惯这样的“演讲”方式。
    而这,只是陈先生震动我们的第一步。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聊天里,不断地有着新的震撼和启发,我们也因此得窥陈先生的成功之后的更深层的东西——他的文化支撑。
    在与数位同学交流日后的志向,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宗教的理解之后,陈先生这样说:
    “大家能够理解当今美国的总统布什吗?或者说,基于怎样的立场去理解他?有一个东西,我可以这样说,如果不理解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两千年的文化,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国家现在的政治基础,不可能真正理解美国现在的总统布什。这个东西是什么?是基督教!这个支撑西方两千年文化的东西是基督教!我是一个基督徒,我有这样的背景。我们可以这样说,不理解这个,说什么理解其他,都是不可能的。我们说布什总统是基教派的基督徒,那么什么是基教派?什么又是福音派?我们总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知道你对手的底细,才有获胜的可能。当然,这个对手并不是总是敌对的意思,更多的时候,它意味着一种良性的竞争。那么说要知道对手的底细,就要进入对方的文化内蕴中去。我们总是在外围打转,是不可能真正进入对方的深层文化当中去的。而进入这个文化内蕴中去的关键,就是要弄懂基督教。”
    接着,陈先生又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双文化背景:
    “我在中国长大,然后去美国待了十六年,现在也是两边跑。在美国待的那些年里,我一心想要进入他们的文化当中,卧薪尝胆要进入他们的文化里。在那里,我不吃米饭,吃汉堡,我的朋友没有一个中国人,我交女朋友交的也都是美国人。当然,我回到中国,我不吃汉堡,我吃米饭。我常说,看你属于哪种文化就要看你做梦是用什么语言来做的,我有时是中文,有时是英语,而中文里面有时候是普通话,有时候是粤语。今天,我可以说自己是具有双文化背景的人。这种融入的过程很艰辛,然而也很有收益。”
    会后,我问陈先生这一双文化背景对他成功的影响,陈先生如是说:
    “当然是很有帮助了,比如思维上,你融合两种文化,对它们都加以正确的认识,然后吸收它们的强项。21世纪,有两种国家会成功,一种是靠体积大,像中国、像美国,第二种就是靠做桥梁的力量。”
    
    有趣的陈家传统 晨兴集团现状
    问:“20年前,晨兴集团创立,您能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创业史’吗?”
    答:“很抱歉,我并没有创业,是家父留下来给我们的,当时1986年家父去世,我和弟弟陈乐宗创办晨兴。但是父亲虽然给了我们创业的机会,但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分钱。这是陈家的传统,不会给后代留一分钱,给你创业的机会,但不给你一分钱。所以我们家的本金都在我母亲那里,我是不能碰的(笑)。但我现在过得也不错,做着很多有趣的事情,像重修福建宫,设立晨兴助学金,有趣又有意义。所以我跟我儿子从小就是这样讲的——我儿子刚从美国的大学毕业,我说,以后不会给你留一分钱,你要靠你自己。因为我父亲当时就是这样,全部捐掉了。而我觉得,与其一次捐掉,不如一边赚一边捐。这样能给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客观评价,晨兴在过去20年来的确非常出色。2000年以后,我和弟弟卖掉了几乎所有的产业,就留下两个国家的产业。大家猜是哪两个国家?没错,是中国和美国。为什么?因为美国是最大、最稳定、最具竞争力的市场,而中国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市场。大家知道中国的《福布斯》吗?谁出版的?晨兴。中国的《哈佛商业评论》,谁出版的?晨兴。全国列车上的杂志谁出版的?还是晨兴。所以晨兴在过去的20年中确实是很不错的。晨兴曾经是搜狐第二大投资商,可以说,没有晨兴,就没有搜狐。张朝阳不会否认我这句话。当时晨兴是搜狐最早的投资商。而今天在生物科技方面,晨兴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晨兴助学金的十年之路
    问:“您这一次来北大,对北大有什么新的印象,与您十年前相比?”
    答:“我十年内来过很多次北京,北大也来过两三次。每次来的时候,我都喜欢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喜欢听听他们关于政府的意见,关于未来的理想,关于将来国家的发展。这次来,也是一样。所以我更愿意跟学生们聊天而非单纯的演讲。比如听到北大学生没有太多想做生意的,这是好事啊,因为很多东西,像参与政治、搞学术这些,比起这些,赚钱毕竟是次要的。我觉得这样还是很好。但我觉得在社会科学方面,国家还是应该给更多的重视。”
    
    问:“刚刚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您提到了是做个被问问题的人还是做个问问题的人,那么在你的成功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交合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答:“中国人的个性很慢热,社会的风气,文化背景就是这样。就像刚才,我让同学们提问题,他们不提,后来聊了很久之后还是提了。其实中国的教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是答问题多过问问题。为什么要做个问问题的人呢?因为你提问,之前肯定会有思考,问了之后也会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个问题。北大学生在我看来还是有点慢热,不够灵活。”
    问:“但是这些可能也是跟我们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
    答:“是这样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有利有弊。中国人很谦让,谦让是好的,社会也会和谐。但是一个人要分清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谦让的时候要谦让,该活跃的时候还是要活跃的。真的,这是个很大的学问。谦让是要的,中国两千年的好东西别忘了,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思想活跃一点。同时应该有创新性,想别人所未想,当然我不是指那些坏事(笑)。当然在制度没有健全以前,确实是很难。”
    
    问:“还有一点我非常好奇,十年前,您是出于怎样的想法设立晨兴助学金的?”
    答:“是跟公司里的一些领导谈过后决定的,当时觉得应该有一个助学金,希望能够真正帮到同学,同时希望同学们能互相帮助。今天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今天的这些学生看上去没有很贫困的,没有几个像农村的。这跟我十年八年前看到的很不一样,这也说明国家在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晨兴助学金不一定全要给甲等生,同时也应该兼顾别的学生。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能进到这样的名校,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肯定不会差。这是一个,另外,如果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甲等,那这个也有问题,因为他就懂得读书,别的什么都不懂。所以奖学金也应该兼顾乙等生。如果社会上能够给所有的人以奖励,社会的发展、收益会更好。我上学的时候就是乙等生,如果一切都着重甲等生,那我就没机会了(笑)。”
    问:“您是否意味着乙等生在接受您的奖励之后会成为甲等生?”
    答:当然这样希望,但是也不可能。而且我估计接受助学金的学生也没几个乙等生,都是甲等生。
    问:“你是否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甲等学生?”
    答:“绝对不是。甲等学生有甲等学生的好处,甲等学生也有甲等学生的坏处,世界上的事情难得有十全十美的。甲等学生的确优秀,但是世界上有好多非常成功的人上学的时候都不是甲等生,这种的确是非常多的。当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或者不可能,但是社会越往多元发展,多方面的机会也会增多。”
    
    问:“晨兴助学金走过这十年的路程,在这十年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促使您坚持下来?”
    答:“一个个人也好,一个公司也好,哪里可能没难处,如果一点难处来你就完蛋了的话,怎么可能会成功。很多最后的成功都是由失败来的,所以失败是件很好的事情,不要把它搞得那么严重。要将失败当成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通往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有像有些人,女朋友丢掉他,又看不开了,考试没拿到全奖,又跳楼了,真的完全没有必要。世界大得很,不要为这样一些小事束缚住。年轻人应该关注更大的世界,有更长远的眼光。机会永远是无限的。北大的学生都是精英,都是人才,头脑好的不得了,无论是在学术界,在社会上,机会都多的不得了,可以发挥的舞台也大得不得了,千万别因为一点小事把自己困住了。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接受现有的游戏规则,同时也要有所突破,当然前提是你做的事情对社会是好的,在这个前提下,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当陈先生被问及在如此全面的成功(自己的事业、文化教育、国际交往、社会公益等方面)背后的动力,深层的理想的时候,陈先生只是回答了我一句带有诗人气质的话:
    “人生的目的,就是宇宙的目的;没有搞清楚宇宙的目的,就难以搞清楚人生的目的。”
    是的,在如此闪亮的成功之下,陈先生只是一个认真而充满激情的过着自己生活的人。成功之于他,并非一种责任,一种目标,却是事业、人生的水到渠成。要想成为成功的人,我们必须先做好一个人。
    
    下午,陈先生将去参加福建宫花园重建的庆典,一百多年来,他是在故宫里盖古建筑的第一人。今天之后,陈先生的神话将会继续,而我们也将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记住的,是这天陈先生的风采和他对我们的真切震撼。
    
    (采访撰写:马前)
    
更新时间:2006-06-19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2021年北京大学桐山教育基金颁奖...
12月28日,2021年北京大学桐山教育基金颁奖仪式通过线上方式举行...
2021年北京大学永旺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
12月17日,2021年北京大学永旺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教育基金会北大之...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再次被民政部评为“5......
2021年12月24日,民政部发布2020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告...
2021年度松下奖学金线上颁奖仪式举行...
12月17日,2021年度松下奖学金线上颁奖仪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
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京ICP备15026609号-1

北京大学镜春园75-76号 100871

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