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传承创新铸就生态文明——第七届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颁奖

2021/06/01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道琳

5月23日,第七届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环境大楼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唐孝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唐孝炎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张远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葛茂发,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书记李振山、副书记陆克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文莉等出席。典礼由唐孝炎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温东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李杨主持。

牢记初心使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朱彤指出,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建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支持。在坚实的科研设施、体系、团队的支持下,环境人需要保持定力,要有守护绿水青山的大情怀,肩负攻克急难险重问题、服务国家战略的大使命。

张远航总结出环境学科的3个重要转变,即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从技术走向实践、从对传统学科的支撑逐渐转变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他希望同学们立足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发挥学科优势,努力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赵文莉指出,唐孝炎奖学金不仅仅代表着对同学们的鼓励,更是在传递一份精神: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畏艰难的创新精神,爱国爱民、报效祖国的精神。她希望同学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传递榜样力量,弘扬优良学术之风

唐孝炎、张远航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发证书

本届唐孝炎奖学金共评选出37名获奖者,唐孝炎、张远航,赵文莉、朱彤、李振山,余刚、葛茂发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发证书。

本、硕、博三位获奖学生代表表达了对唐孝炎院士、基金管理委员会、捐资方的衷心感谢,并分享获奖感想。“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百折不饶,未来可期。”本科生代表江丽婷希望未来仍能秉承“学而不厌”的精神,夯实基础、努力实践、勇于突破,将汗水挥洒在环境战场。博士生代表麦麦提·斯马义说,作为一名新疆的学生,科研之初遇到过语言不通等困难,但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克服重重障碍,得以在博士四年间发表了10余篇文章,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实际有用的建议。


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子共进互长


浙江大学博士生刘洋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刘轶男、北京大学博士生麦麦提·斯马义、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宋子龙、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生杨学志、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生张磊、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赵雨萌等7位一等奖获得者,就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科研情况进行汇报。报告主题涉及环境学科领域的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青年环境学子们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前沿创新的学术成果。

报告反响强烈,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博士生陈伟东表示:“报告开拓了我在环境学科的认知视野,也使我大受震撼。”来自二十三所高校的环境学科优秀青年学子汇聚燕园,积极分享研究、广泛开展交流,饱饮知识甘霖、共享学术饕餮。


薪火永续相传,推动学科创新发展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希望同学们将来在循着上几代环境人思路做研究的基础上,注重突破创新,为国家下一阶段的需求作出自己的贡献!”


唐孝炎寄语

89岁高龄的唐孝炎院士,在典礼的最后语重心长地为新一代环境学子赠言。她强调,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至关重要。“今年是我投身环境保护事业的第五十年,我希望自己的身体也还能够支撑我以一定的强度继续为国家做一些事情。但我的能力已经非常有限了,环境科学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环境人不断地前赴后继,传承创新,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学术能力推动学科的蓬勃发展。”全场师生无不动容,深受鼓舞,大家齐声向唐孝炎院士送出“祝您身体健康”的温馨祝福。

合影

延伸阅读:

2012年,为感谢唐孝炎院士为推动我国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其八十寿辰之际,由唐孝炎院士的学生们发起并捐资设立了“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以下简称唐孝炎奖学金),在全国开启了针对环境学科专项奖学金的建设。基金由唐孝炎院士、张远航院士等人参与注资,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管理,鼓励当代年轻环境学子奋发前进,促进环境学科和环境事业的繁荣发展。

上一条:北京大学大成国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结果出炉,10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入围 下一条:北大学园捐资支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展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