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冯燊均伉俪访问北京大学

2018/09/26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

  9月20日上午,香港广义和船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大成国学基金创始人冯燊均先生和夫人鲍俊萍女士一行来到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袁行霈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大雅堂的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随后在大雅堂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大成国学基金代表、香港中文大学邓立光教授、凌友诗女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副秘书长赵文莉共同出席了座谈会。

袁行霈教授发言

  袁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的发展情况和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袁教授表示,多年来,基地坚持“以虚体办实事”,秉承“龙虫并雕”的方针,一方面致力于高端学术研究,撰写了《中华文明史》及其英文、日文译本等重要著作;另一方面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给社会,与有关单位一道,制作了大型系列电视片《中华文明之光》及其配套图书,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袁教授还重点介绍了“中华文明传播史”研究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袁教授指出,“中华文明传播史”作为《中华文明史》的姊妹篇,覆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制度、语言、科技、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内容涉及典籍的传播与翻译、人员的交往、经贸的来往、技术的交流、器物的互换、海外的移民等若干方面,将真正帮助我们深入认识中华文明“走出去”的漫长历程。

  袁教授感谢冯先生伉俪对北京大学汉学研究的大力支持,表示一定不辜负冯先生的期待,将会把捐赠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切实做好国学文化研究和推广工作。袁教授聘请邓立光教授担任基地的客座研究员,参与基地的相关研究,并为邓教授颁发了聘书。

  鲍俊萍女士代表冯燊均先生发言。她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为袁教授提供支持,并参与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的研究工作。袁教授八十二岁高龄依然致力于汉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令他们感到十分敬佩,也深受感动。她表示会和冯先生一起,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事业。

鲍俊萍女士代表冯燊均先生发言

  荣新江教授表示,自己已经在北京大学服务了三十余载,一直致力于对以西域、敦煌为代表的中亚地区汉文化进行研究,非常荣幸能够与袁行霈教授一起推进国学研究,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

  李宇宁秘书长向冯先生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并承诺基金会一定会妥善管理好捐赠款项,全力支持袁教授的研究工作。

袁行霈教授向冯燊均夫妇赠书

  座谈会后,袁教授向冯先生赠送了自己的著作——《论诗绝句一百首》,全体人员在大雅堂前合影留念。

合影

  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人文学部组织的北京大学大成国学奖教金评审会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邓立光教授和凌友诗女士作为捐赠方代表出席了评审会。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外国语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等人文学部的教师代表和研究生院、教务部、人事部、教育基金会的代表作为评审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经过严格评议,会议评选出首届北京大学大成国学奖教金的获奖教师。捐赠方对北京大学规范、高效的评选工作表示高度认可。

  背景链接:

  冯燊均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多年来,冯先生致力于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已为香港、内地捐赠数千万元人民币善款,为助力教育事业、推动国学的教育与研究履行善举。

  冯先生夫妇更是北京大学的老朋友。早在2010年,他们就出资购买了一批战国秦简牍并捐赠给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并且捐资设立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冯燊均国学奖学基金。2018年6月,冯先生夫妇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5亿元,设立“大成国学基金”,支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教学、研究与活动。其中,北京大学大成国学基金用于设立大成国学奖学金、奖教金,并设立“大雅堂”发展基金,支持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的发展建设。(学生记者:赵宇翔)

 

上一条:轩辕种子助学金学生见面会举行,勉励学生反哺社会 下一条:英国劳合社捐资设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劳合社讲席教授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