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大荣获九项“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

2020/06/28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道琳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获奖名单,北京大学获得突出贡献奖1项、优秀管理奖1项、优秀导师奖6项、典型案例奖1项。

获奖人员/项目

所在单位

奖项

王恩哥

物理学院

突出贡献奖

裴坚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优秀管理奖

张平文

数学科学学院

优秀导师奖

欧阳颀

物理学院

李毓龙

生命科学学院

李文新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陶澍

城市与环境学院

王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多措施并举,把科研优势

转化为教学优势培养优秀

创新型人才”工作案例

物理学院

典型案例奖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率先选择了17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该计划自2009年启动实施以来,各试点高校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在本科教育教学和优秀学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

教育部此次公布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旨在表彰十年来“拔尖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管理人员和导师,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优秀师资投入到拔尖计划中来,持续提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质量。

此次评选中,物理学院王恩哥院士荣获突出贡献奖。王恩哥作为北京大学原校长、教务长、物理学院院长,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面身体力行,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和领导,特别是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研讨型小班课教学设计实施、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优秀学术传统和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工作,并对实施给予了全方面的支持。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坚教授荣获优秀管理奖。裴坚自2008年3月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负责本科教学工作以来,十多年致力于探索“以高水平科研带动创新人才培养”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元化的化学教学体系,为创新型化学后备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2016年2月,裴坚担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负责全校本科教学的改革和实施,他提出通过核心课程确保学生的共性和专业性,利用外围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建议并组织实施,将教学计划整合为公共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限选课程、通识与自主选修课四大模块。这一系列改革为院系发展和全校拔尖计划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学科学学院张平文院士荣获优秀导师奖。一直以来,张平文致力于应用数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在数学学院选拔有志于应用数学研究的拔尖学生,聘请数学学院和国际应用数学领域的高水平教师,引进和培养应用数学优秀青年学者,通过在数学学院设立“应用数学研究生拔尖人才计划”,吸引了优秀学子在北大继续深造。张平文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以及渊博的学识激励着一代代优秀青年学子投身于学术研究,为中国及国际应用数学舞台增光添彩。

物理学院欧阳颀院士荣获优秀导师奖。欧阳颀负责普通物理主干基础课程“热学”的建设和讲授工作,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各个环节并作出杰出贡献,积极参与选课和本科生综合指导;编著出版《非线性科学与斑图动力学导论》等著作,为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表率,发挥了极大的引领作用;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PRL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SCI独立引用4000多次。

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研究员荣获优秀导师奖。李毓龙自2012年加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强化挑战班指导团队后,在学生培养上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推动建设了挑战班必修课“生命科学前沿文献阅读讨论”;组织本科生科研年会,加强学生科研成果交流;提议指导挑战班同学建立挑战班网站,更好地保存挑战班各项活动资料,更好地让国内外其他学校了解挑战班,为挑战班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路和有益经验。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文新教授荣获优秀导师奖。李文新自2007年开始负责计算机系本科教学,2010年开始担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负责本科教学的副院长,一直负责计算机学科拔尖计划的组织实施,并始终工作在“拔尖计划”各项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她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通过“以竞赛带动基础课教学、以科研引领专业课教学、以小班课促进师生互动、以国际暑期课程和国际交流开阔学生视野”等一系列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使那些“以迎接挑战为乐趣,以科学研究为使命”的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荣获优秀导师奖。十年以来,陶澍一直工作在拔尖学生培养与指导的一线,积极探索有效的拔尖学生指导方式,带领学院拔尖人才计划管理委员会制订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由其建议实施的“动态筛选”制度,激励了有学术热情的学生,发现了一批优秀学术新秀;提出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新的教学体系、以精英教育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以系统实践环节为核心的能力培养方法、以国际化为特点的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奇教授荣获优秀导师奖。王奇致力于构建环境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了环境学科的核心课程体系、从认知实习到学科实习的递阶式实习体系,建立了“全程覆盖”的两阶段本科生导师制度,与此同时,开拓渠道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物理学院“多措施并举,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荣获典型案例奖。长期以来,物理学院建立了包括灵活课程、科研训练与实践及全球课堂“三位一体”的适应现代物理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广义课程和培养体系;将广泛宣传和典型代表人物介绍相结合,解决了科研与教学间的矛盾;对实验课程的定位由“验证物理规律、培养动手能力”转变为“以实验为手段进行物理研究”的课程;组织“小型项目研究与成果展示”训练,开设“研讨型小班讨论课”,鼓励并积极引导同学们自主组织专题研讨班;举办“百年物理讲坛”等高水平学术讲座和“兴诚本科生学术论坛”,创办“未名物理评论”,搭建学术研讨和交流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

作为“拔尖计划”的首批启动试点院校,北京大学开辟了选拔一流学生、配备优秀教师、创新培养模式、加强科研训练、营造国际氛围六大重点发展方向。“拔尖计划”在北大,不仅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更要思考如何形成合力、贯通培养,让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北京大学将继承十年的拔尖计划实施经验和成果,在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拔尖计划2.0)工作中继续发扬传统,开启以“未名学者计划”(PKU Junior Scholar Program)为名称的新篇章。


上一条:“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 下一条: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北大位居榜首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