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北大位居榜首

2020/06/24    信息来源: 科学网   作者:    编辑:王道琳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科学网发布“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


榜单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为依据,以1949年(本科毕业年)为时间起点,梳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065位院士的本科院校数据。榜单显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以绝对优势位于第一梯队,尤其是北大高居榜首。

北大清华遥遥领先,梯队之间差距明显

该排行榜通过对中国院士馆官网、院士所在学校和相关单位官网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院士成长历史轨迹进行详细梳理,对各校贡献予以赋值,本科求学一年赋值1分,使院校本科教育的贡献和特征都能得以认可和凸显。

从表1可以看出,榜单中的高校分为较明显的几大梯队,而且不同梯队之间差距较为明显。

位列第一梯队的北京大学(664分)和清华大学(576.5分)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

位列第二梯队的,是分值在100分以上的11所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军各专业大学、同济大学。其中,复旦大学以356.5分的成绩,在第二梯队中处于领头羊地位。

表1. 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节选)

学校 总分数 排序
北京大学 664 1
清华大学 576.5 2
复旦大学 356.5 3
南京大学 278 4
浙江大学 266 5
上海交通大学 249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48 7
吉林大学 184 8
武汉大学 165 9
山东大学 137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131 11
解放军各专业大学 130 12
同济大学 129 13
东南大学 98.5 14
中国地质大学 97 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91 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0 17
天津大学 90 17
华中科技大学 87 19
兰州大学 80 20

学缘异质性极其重要

1065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的院士中,本硕博完全同校的仅有204人;其余864位院士中,有约70%是完全非同校,即本科、硕士、博士均在不同高校就读(详见图1)。

图1. 两院院士学缘异质性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在两院院士的求学经历中,很大一部分人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阶段至少经历了一次环境转变,更多人经历了两次转变。

一流本科教育并非独立的一个过程,需要和研究生教育密切联系起来,把本校本科毕业生继续留在本校读研究生(所谓“本硕博贯通培养”)而使他们的学缘同质化,并不利于拔尖人才成长。

即使在本科阶段,学缘异质性也十分重要。本科阶段的学缘异质性意味着本科并不是一直在一所高校完成,其间发生了转学。比如,在“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成长过程中,转学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在南开大学物理学专业学习,得到了当时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顾静徽的赏识;两年后,顾静徽推荐他转学北京大学物理系。因此,郭永怀是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的校友。

在院士成长过程中,有大量的像郭永怀这样的本科转学案例。这意味着,本科转学是尚未把握但值得持续探索的一个创新人才培养规律。

本科教育是基础,排行榜相对稳定

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教育”三个“一流”概念中,本科教育是重要基础。

与其他大学排行榜相比,“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中的大学排名相对稳定,两年左右才会有很小变动。这一特点特别反映出大学本科教育的特征:大学本科教育不会在几年内发生很大变化。

“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对一流本科教育提出清晰指标,期待大学教师、管理者和校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在“双一流”背景中更加重视本科教育,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注:由于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类、军事等领域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较客观评价标准尚未确定,因此该排行榜暂时不包含这些专业和相关院校。此外,该排行榜仅基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数据,并未考虑其他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因此对中国大陆几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绩效有所低估,对我国港澳台地区部分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绩效有所低估。

上一条:北大荣获九项“拔尖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 下一条:疫情防控常态下在线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公教育—北大学堂”启动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