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大七位教师当选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学名师

2020/01/06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道琳

第十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于近日结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陈保亚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蚌珠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顾红雅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文新教授、基础医学院张卫光教授当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法学院车浩教授、物理学院穆良柱教授当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大学2019年当选北京市名师数量在北京市排名第一。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9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的通知》(京教函〔2019〕271号)文件的规定,学校认真组织候选人推荐和评选工作,最终确定推荐陈保亚等七名教师参加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和青年教学名师奖评选。经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资格审查、现场观摩教学、专家评审、网络公示等环节严格审定后,陈保亚等五位教师当选第十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车浩等两位教师当选第三届青年教学名师。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为表彰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进而推动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截至目前,北京大学共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7人,省市级教学名师90人,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这些教师主动承担本科基础课教学任务,活跃在本科教学一线,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带领教学团队成长,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直坚持把最优秀的师资力量用于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教授、名师上讲台,促进师生交流与互动,很多院士、杰出青年等高水平专家学者均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他们的授课深受师生欢迎。

获奖教师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系 陈保亚

陈保亚,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语言学教学工作,跟踪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主张教学和田野调查相结合,在茶马古道网络上建立了多个田野考察基地,提出并实践了一套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实践、科研、教学”循环渐进的“三一”教学模式。该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次获得王力语言学奖、罗常培语言学奖以及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三一”教学模式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核心课程——理论语言学获国家精品课称号和国家精品课网络资源共享课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蚌珠

孙蚌珠,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1988年1月毕业留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现为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指委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主持北京大学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名师工作室”,主持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并获优秀结项。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届全国普通高校“两课”优秀教师称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标兵人物。

生命科学学院 顾红雅

顾红雅,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199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0年7月入职北京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1992年晋升教授。1991年开始承担研究生“基因组研究进展”课程教学,1999年开设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生物进化论”课程,2002年该课成为全校本科生通选课,2014年将该课程被搬上MOOC平台Coursera,2016年该课程入选北京大学核心通识课,2018年该课程被推荐到中国大学MOOC平台。2016年起为本科生开设《植物多样性及其演化》专业课程,从宏观角度讲解植物。还兼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在科学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李文新

李文新,教授。2001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主任。2008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挂职)。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现任教育部教学信息化和方法创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少年奥林匹克竞赛科学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多年担任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终评评委。

基础医学院 张卫光

张卫光,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常务副主任,兼任北京解剖学会副理事长,《解剖学报》编辑部主任,国家医考中心出题专家,全国、北京市及全国医学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专家评委。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主要研究血管的临床解剖学和遗体防腐保护及虚拟现实成像。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三门,主持教育部、中华医学会等教学改革项目15项,主编教材或专著20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60余篇。曾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高校青教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大学卓越奖”“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名师”等多项表彰。

法学院 车浩

车浩,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外法学》副主编、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研究方向为中外刑法学。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8月进入对外经贸大学任教,2008年8月进入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进入北京大学任教,2018年8月晋升新体制长聘正教授。

物理学院 穆良柱

穆良柱,副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华北区秘书长,北京物理学会副秘书长。1996至200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和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要从事物理认知规律的研究,并承担普通物理和演示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2016年被学生推选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主持课程《演示物理学》被推选为北京大学核心通识课程。

上一条:量子中心刘雄军获得亚太物理学会杨振宁奖 下一条: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命名309295小行星为“侯仁之星”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