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美学哲学学术奖·现场 | 杨国荣教授获奖感言

2019/06/03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博达陈安

杨国荣教授发表获奖感言

5月19日,2018年张世英美学哲学学术奖励基金颁奖仪式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大之友报告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获得“张世英美学哲学奖励基金”学术成就奖,并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获奖感言,以下为讲话全文:

获得这一奖项我感到非常荣幸。尤其是,这一奖项以张世英先生的名字命名,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张世英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哲学家,他不仅在哲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他的研究进路具有独特的意义。回顾张先生的整个研究历程,可以看到,他早年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后来逐渐扩展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由此体现出中西哲学交融的视野。另一方面,他最初更多地进行哲学史方面的考察,以后又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创造性理论,包括万有相通说,体现了哲学历史和哲学理论的统一。这种中西哲学交融、哲学历史和哲学理论互动的研究进路,在今天的哲学研究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个人也试图体现这样一种研究视域。

这次学术奖虽然是颁发给个人的,但我更愿意把这一奖项看作是对哲学事业的肯定和支持。我们都知道,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哲学往往容易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事实上,哲学常常被看作是一种不切实用的学科。然而,如果我们从人类存在的基本处境、从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来看,哲学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这里所说的人类存在处境和人类面临的问题,从一般的意义上来看,也就是成己与成物。成己即认识人自己,成就人自己;成物则是认识世界,成就世界。

从认识世界、成就世界的角度来看,存在不同的进路。以知识性的进路而言,其侧重之点在于从经验性的角度,分门别类地去把握对象,科学可以说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但是,整个世界在被知识分化为不同的方面之前,本身是以相互贯通的形式存在的。对于世界的把握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真实的世界同时需要跨越知识的界限,从相互贯通的层面去加以理解。哲学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把握世界的视域。

同时,哲学不仅仅关注世界是什么,而且追问世界应当成为什么,后者涉及世界的价值走向,包括如何让世界成为更符合人性的、更具有自由品格的存在形态。这样的一种关切同时引导着我们去成就世界本身。

从认识人自身、成就人自身的角度看,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就提出“认识人自身”的问题,中国先秦的“人禽之辩”,讨论的同样是何为人的问题。至近代,康德提出了四个哲学问题,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什么是人”。在当代,随着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人究竟是什么”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对以上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认识进路,其中,知识的进路较多地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具体方面去理解,哲学则从进一步追问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后者对于我们理解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从“成就人自身”来说,一方面,我们应当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另一方面则需要培养自由的人格。自由的人格不是空幻的目标,而是有其具体内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自由的人格体现在德性和能力的统一。德性并不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它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综合性的精神结构,类似于中国哲学所说的“本体”,它为我们提供了变革自己、变革世界的价值根据,能力则表现为变革世界的现实力量。宽泛而言,人的自由主要体现于价值创造,这一过程既涉及价值创造方向的确立,也需要价值创造的内在力量。作为德性与能力的统一,自由人格在以德性制约价值创造方向的同时,又以能力提供了价值创造的内在力量。

要而言之,不管从人和世界的关系着眼,还是从人和自身的关系来说,哲学都是和人的存在息息相关的,从不同的方面去探讨成就人自身、成就世界的过程,并对此提供多方面的引导,则具体地体现了哲学的意义。今天这一奖项的颁发,可以看作是对上述哲学意义的一种肯定。

谢谢大家。

上一条:张世英美学哲学学术奖·现场 | 周宪教授获奖感言 下一条:张世英美学哲学学术奖·现场 | 张世英先生致辞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