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林喆决定选择北京大学外语系的波斯语专业时,内心还有些许忐忑,因为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体系。现在,四年的本科生涯即将结束,林喆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专业,因为学习波斯语给她带来了太多快乐,也让她体会到身为跨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感和其中乐趣。
从小就对语言感兴趣的林喆不仅很快就对波斯语驾轻就熟,还在课余时间学习了法语、韩语和日语,分别都达到了可以日常对话甚至写作的水平。“学习外语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我和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因为语言相通而能够交流的时候,会觉得我们身上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质因为共同的语言而能够相互传递,心里会觉得很温暖。”除了在校园里努力吸取知识的营养之外,林喆还在本科期间参加了在伊朗、芬兰和韩国等国家组织的文化与学术交流活动。最令林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韩国参加东亚学生论坛。会议中,学生们被模拟成为政策制定者,就环保项目开展了广泛的讨论。“这个活动大大增进了我们对东北亚五国国情的了解,加强了我们的口语能力。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验到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多方面考虑和约束,这是永远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经验。”
波斯语专业的王一丹老师一直是林喆学习的榜样。“她在波斯古典文学领域是全国顶尖的专家,但为人非常谦虚、低调,治学严谨,也非常关心学生。我希望自己经过多年的修炼,能像王老师一样兼具卓越的才能和典雅的气质。”
由于林喆在校优异的表现,2011年,她获得了邓真邓坤奖学金。“很高兴我能获得邓真邓坤奖学金,这是我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我未来努力的动力!”未来林喆会继续攻读硕士生,研究亚非语言文学。“我会踏踏实实学好本专业的内容,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充当好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桥梁。我希望自己能够学以致用,为促进中伊人民的相互了解尽一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