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建校119周年“家·年华”校友返校日活动成功举行
今年5月4日是母校119岁生日,又恰逢120周年校庆年启动,平日书声琅琅的校园格外热闹,怀旧、重聚的心情给美丽的燕园增加了别样的风采。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并没有影响校友们重回母校的热情,静立在颐和园5号的燕园盛装等候着海角天涯归来的学子。年逾古稀的老校友、举家前来的中年校友、刚刚走出校门意气风发的年轻学子……都纷纷回到久违的未名湖畔,回到永远的精神家园,为母校亲自送来生日的祝福。

重回母校的校友们
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校内各院系部门一起,为校友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友重聚、社团文化节、文化之旅、北京大学建校119周年“双一流”建设推进交流会和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年启动仪式等,吸引了众多校友参与。在活动中,校友们重温着求学的时光,感受着母校的发展。

校友返校系列活动介绍
凌晨5点,燕园迎来了第一批校友返校。历时144小时,跨越1200公里,从信阳到燕园,北大100871跑团的成员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追忆年华,接力跑过千山万水,在5月4日当天跑回北大,跑进北大西门,绕图书馆、未名湖奔跑一圈,在博雅塔下成功撞线。100871跑团和地方校友们用这场公益接力长跑给母校带来了一份别样的生日礼物:“北大,生日快乐!我们爱你!”

跑团在博雅塔下成功撞线
上午9点,在京的老校友在农园一层相聚。许久不见,曾经青春年少,如今已头发花白,但是回到母校的怀抱,老校友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十八岁的年华。

老校友在农园一层团聚
同时,西南联大校友会也在英杰星光厅举办活动。西南联大即将迎来建校80周年纪念,此次校友会在回顾和展望校友工作同时,特地报告了80周年纪念筹备工作。

西南联大老校友重聚
下午1点,邱德拔北广场的总服务台就开始了忙碌。办理校友卡、为母校捐赠、办理中银北大信用卡、领取地图活动材料 ……校友们在返校日活动的这一站感受到了来自母校的深深关怀。长期在校友会微信服务号后台回答校友问题的神秘“燕缘君小师妹”现身到场祝贺,“小师妹”现场与大家互动,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与暖人的关怀。

“燕缘君小师妹”

总服务台忙碌的工作人员
北大人在燕园曾经东风桃李,又从未名湖畔走向海角天涯,无论离开多久,离去多远,永远惦念的依然是这个园子。返校日活动当天,“我爱母校”校友小额捐赠、“爱归燕园,砖注奉献”宿舍文化基金捐赠等感恩母校活动得到了到场校友的大力支持。心系母校的学子在母校生日这一天回到母校、支持母校,用点滴爱心助力北大发展,倾力支持师弟师妹成长。

校友为母校捐赠
下午3点,守正创新,引领未来:讲述——北京大学建校119周年“双一流”建设推进交流会在百周年纪念堂举行,2000余位各界人士及校友同聚聆听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讲述。

交流会现场
晚上7点,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年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邱徳拔体育馆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林建华与现场嘉宾、校友代表和千余名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年启动
此次校友返校日除了线下活动,线上活动也如火如荼。北京大学校友会为无法返校的校友开通了在线直播,全程观看校庆日当天活动,了解校庆最新动态。校友会还特别策划了“祝福传递丨我是北大人,祝母校119岁生日快乐”线上传递祝福活动,24小时内,得到了数百位校友的祝福留言,活动点击量突破400万,得到了校友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祝福传递丨我是北大人,祝母校119岁生日快乐”线上活动封面图
北京大学举行“时刻看齐,永远跟党走”五四主题团日暨高君宇奖发布会
2017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8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北大119周年华诞。当天上午,北京大学“时刻看齐,永远跟党走”五四主题团日暨高君宇奖发布会在百周年讲堂举行,隆重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5周年、北大早期团组织成立97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北京大学时发表五四重要讲话3周年。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等出席活动,包括青年教师代表、青年学生代表和青年职工代表在内的近300名团员青年参会,活动由校团委书记陈永利主持。

校党委书记郝平致辞
活动开始,郝平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团员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在讲话中首先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指出,总书记在讲话过程中先后两次提到了2014年五四青年节考察北京大学时的情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北京大学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他要求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系统梳理三年来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和经验,引领北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李大钊、高君宇等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共同前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同时,改革创新、埋头苦干,扎根中华大地,加快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他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要继续引领北大青年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强大动力。致辞最后,郝平宣读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致北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团队ofo共享单车创始人团队的回信,鼓励当代北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展示才华、服务社会。

“北京大学高君宇奖”揭幕
随后进行“北京大学高君宇奖”发布仪式。郝平、叶静漪、李文胜与后勤系统一线员工代表、勺园管理部前台领班陈莹燕,学生代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国际关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邵子剑一同为高君宇奖揭幕。高君宇同志是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北京大学团组织的首任负责人。校团委发布高君宇奖,旨在表达北大青年对高君宇同志无比的崇敬和深切的缅怀,激励北大团员青年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为新时期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高君宇奖作为北京大学共青团系统最高荣誉,面向全体北大团员青年设立,由基层团支部推举候选人,“奖给对集体贡献最大的团员青年”。
发布仪式之后,青年师生代表分享了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收获与心得。教育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李晓丹讲述了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与艾滋病患儿接触的经历,分享了三年以来北大青年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过程和践行感悟;外国语学院教师宋扬讲述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教书育人体会,道出了他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思考与认识。第三医院临床药师易湛苗结合点滴事例,分享了她担任临床药师几年来坚守的工作宗旨,与同事不忘初心、勇担责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追求和理想。
活动最后,叶静漪总结讲话。她首先对青年师生代表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再次强调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和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意义。叶静漪强调,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的背景下,围绕北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北大共青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服务学校党政工作大局,做出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对新时期北大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推进全面从严治团工作。二是要坚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改进团系统工作作风。三是要贯彻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活动现场
“时刻看齐,永远跟党走”是北大共青团在纪念建团9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发出的青年强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青年尤其是北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下,在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宏伟进程中,北大团员青年将以此次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为契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谆谆教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励志勤学、刻苦磨炼,继承李大钊、高君宇等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勇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以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斗志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北大120周年校庆。
“蔡元培与北大”专题展览开幕仪式举行
2017年4月26日下午4:00,在北京大学119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纪念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100周年专题展览“蔡元培与北大”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组织。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常务副校长吴志攀,燕京学堂院长袁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医学部副主任、财务部部长冒大卫,图书馆馆长朱强,副教务长李沉简,国际合作部副部长严军以及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副局长张众、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馆长杨继光、绍兴蔡元培研究会会长吕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文研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工作委员会成员,邀访学者,有关出版机构代表等应邀出席。正在北大作访问交流的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光华一行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校长助理、社会科学部部长王博主持。

开幕仪式现场
郝平在致辞中指出,蔡元培先生是北大历史和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广大北大人尊敬的“永远的校长”。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刀破斧进行的教育改革,促进了北大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值此纪念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100周年之际,展览的举办将为北大人提供更多的思想启迪和人生体悟,意义深远。蔡元培在学科布局、学术研究、学校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重要的改革,这些改革举措不仅铸就了当年北大的辉煌,对现今北大“双一流”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明年是北大建校120周年,他希望每一位北大人都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追寻蔡先生的脚步,践行北大“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承诺,这将是北大人对蔡元培先生最好的纪念。

郝平致辞
邓小南说道,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不仅与北大的历史紧密联系,也和近代以来国民教育、文化再造的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100年前的北大正经历从学堂到大学的转型,正是蔡先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延揽各界才俊,养成了大学的浩然正气。蔡先生对卓越建校理念数年的坚持确立了“唤起青年之精神,陶冶高尚纯洁人格”的育人方向,与蔡先生面向将来、致力长远的教育宗旨一同激励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走在国家民族历史进程的前列。2017年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之年,也恰逢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重温北大百年往事、缅怀先哲的历史业绩会纯净北大人的精神世界,激励北大师生抱定宗旨和砥砺前行的信念。

邓小南致辞
杭侃说道,蔡先生奠定了北大的基本品格,校园内蔡先生雕塑旁不曾间断的鲜花印证着他在北大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如果说此前举办的绍兴文物展是博物馆为老校长间接做的事情,此次展览的举办便是博物馆为老校长直接做的一件事情。每个一流的大学都有一流的博物馆,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承担着学校窗口的作用。“蔡元培与北大”专题展览是本年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重要展览之一,希望将来能够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的展览,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杭侃致辞
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会长、教育学院教授蔡磊砢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缘起、策展思想以及展览的基本情况。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展现蔡元培先生的成长过程和求学经历,第二部分呈现蔡先生与北大的渊源,第三部分展示蔡先生在北大的改革。本次专题展览展出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和照片,包括学生与蔡元培的通信信件、蔡元培关于北大管理制度设想的文献、当时的北大章程原件等,其中部分展品是蔡磊砢家里珍藏的,还有很多文物是首次展出。展览旨在通过经典文物来展现蔡元培先生的成长和对北大的改革情况,使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接近蔡元培先生的思想。

蔡磊砢致辞
随后,张众、杨继光代表上海静安区文化局、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向文研院和元培学院赠送书籍。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接受了赠书。

赠书仪式
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演唱了为缅怀蔡元培校长专门排演了三首曲目,开幕式在悠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合影留念
开幕式后,嘉宾一同合影留念并参观展览。
据悉,本次展览也是继去年举办“胡适与北大”专题展览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策划的又一次重要展览。连同5月3日开展的“严复与北大”专题展览以及酝酿中的“傅斯年与北大”专题展览,文研院希望构建一组北大老校长展览序列,向校史上的这批杰出人物致敬。
“严复与北大”专题展在北大举办
为纪念严复先生出任北大校长105周年,“严复与北大”专题展5月3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东门展厅开幕。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严复族曾孙严孝潜、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副馆长陈初越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领导嘉宾合影
展览以严复翰墨馆和北大校史馆珍稀馆藏为主,展品多达120余件。展览首次展出了严复任北大校长期间向教育部提交的《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和《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及严复致李经方信札、临苏轼书法以及《天演论》、《原富》等严复八大译著的早期版本。
本次展览以“必有海权,乃安国势——海军先驱”、“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首掌北大”、“说实话,求真理——笔醒山河”为三大主题,辅以“严氏一门,传奇家史”的严复家族介绍,以真迹、图片、实物方式展示了严复的学术与教育生涯全貌,特别是集中展现了严复作为北大首任校长时期的贡献。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表示,严复先生在北大校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他在任职期间,做了三件对北大有深远影响之事:一是主持了北大改革,归并了科目;规定在校教员须专职教学,不得在政府内兼职;并开设了外语和西学课程。二是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开启了蔡元培先生未来办学思想之先河。三是顶住了教育部停办北大的压力,保住北大存在。严复先生不仅是位杰出的学者、思想家、翻译家,也是一位身体力行,有胸襟抱负的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一职,是严复先生最后一次从事办教育的实践,虽然短暂,但无论对严复先生的后半生生涯,还是未来之北京大学,都影响深远。严复先生提出的“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的办学思路,要使北京大学成为“一国学业之中心点”,“保存一切高尚之学术,以崇国家之文化”,迄今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表示,严复先生执掌北大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严复和蔡元培、胡适、蒋梦麟一样,他的精神、气质已深深铭刻入北大。严复先生的精神及著作是一根意义极其深远的纽带:是中西方文明的纽带,是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纽带,另外值得一提的,也是北大人与八闽大地的重要纽带。在严复先生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下,来自福建的师生们理所应当更热爱北大这所高校,为国家做出更扎实的贡献,来荣耀故乡、荣耀北大。
北京大学第二十一届社团文化节暨北大青年与学生社团书法三人行开幕式举行
2017年5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第二十一届社团文化节及北大青年与学生社团书法三人行活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参观了书法展并与观展师生亲切交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张国有,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书画研究室主任牛耕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张振国,团委书记陈永利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团委副书记王逸鸣主持。
开幕式前,郝平参观了书法展并与观展师生进行了交流。他深情回忆了学生时代参与社团活动的经历,并表示社团是北大学子砥砺德行、提升素养的重要平台,社团文化丰富多元、充满活力,是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书法展以学生社团为创作对象,将学生社团的历史、精神、宗旨用书法作品的形式加以表达,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北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郝平参观书法展
叶静漪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北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对张国有教授、陈洪捷教授、牛耕耘教授组成的创作团体“书法三人行”为本次书法展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她表示,北大社团人是北大青年的优秀代表,本次书法展选择北大社团作为切入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生动展现了北大青年和学生社团的良好风貌。她希望北大社团能继续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传承北大精神,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叶静漪讲话
据书法三人行张国有介绍,书法三人行曾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校庆期间分别以“北大历史文化”“北大学者风采”“北大学术出版”为主题成功举办书法展,今年的书法展以北大青年与学生社团为主题,是从学生精神的角度对北大厚重历史文化的生动展现。

书法展现场
本届书法展由叶静漪、李文胜、张国有、张振国共同揭幕。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北京大学2016-2017年度吕林奖学金颁奖典礼和“我为校庆增光彩”社团迎120年校庆活动项目发布,自行车协会、爱心社、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校园公益营建社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校庆献礼活动计划。

揭幕仪式

嘉宾合影
书法展开幕式结束后,嘉宾共同参观了位于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的社团展示。在本届社团大观园活动中,30余家学生社团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户外活动体验、文艺活动表演、公益文化展示、传统文化问答等各类展示活动,为现场师生奉献了丰富的社团活动体验。本届社团文化节还将举行学生社团专场演出活动及各类讲座、展览、论坛、比赛等社团主题活动,各社团风采各异、相得益彰,为纪念共青团成立95周年和北京大学建校119周年献上了青年学子最真诚的祝福。



社团文化节现场
欢歌校庆 致敬青春——北京大学2017五四交响音乐会上演
5月5日晚,值北京大学119周年校庆之际,北京大学2017五四交响音乐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由著名指挥家杨洋担任指挥的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与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和阮余群携手带来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和贝多芬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为北京大学送上119岁的生日祝福,给北大师生带来歌剧和交响乐的双重饕餮,更为今年的校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音乐会上半场主打音乐是“神童”莫扎特的喜歌剧和宗教音乐作品。当晚率先登场的是歌剧《唐·璜》(Don Giovanni)序曲。小编制乐队以两个惊雷般的d小调和弦庄严开场,紧随其后的是一小段富有奇诡色彩的乐段,四处乱窜的和弦编织着不安的情绪,暗示着不祥的征兆。而这之后,乐曲由阴暗转为明快,D大调的快板明亮而激进,组成了序曲的呈示部。发展部依照当时的传统,对乐曲的主题进行重组和变奏。最后,弦乐和管乐在一段蓄势之后再现了之前的主题,序曲在欢快和激扬中终止。

演出现场
之后上场的是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一身华丽晚装的她首先带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公爵夫人咏叹调”。她的嗓音醇厚,将这首曲子中的长乐句演绎得婉转动人,很好地表现了公爵夫人哀而不伤的情思。一首较为抒情的咏叹调过后,尤泓斐又演唱了一首戏剧性和技巧性较强的咏叹调——选自《女人皆如此》的“坚如磐石”。这首曲子前半部分是宣叙调,后半部分的咏叹调速度相对较快,并伴随着花腔唱段。尤泓斐的演绎大气而不失精巧,几处高音明亮而有穿透力,将费奥迪莉姬内心的忠贞和自尊表现得恰到好处。

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
上半场另一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的演唱可谓惊艳全场,她带来的曲目是莫扎特的经文套曲《欢乐颂(三首)》。曲目的唱词虽然更偏宗教性,但作曲颇具莫扎特灵动活泼的个人特色。第一首即出现大量快速跳跃的花腔唱段,阮余群用纯熟的嗓音、平稳的气息和精准的乐感将这些唱段悉数拿下,可谓滴水不漏。第二首较为抒情,多长乐句,阮余群委婉柔情的演绎中传达着演唱者对圣母玛利亚的虔诚祈愿。第三首“哈利路亚”欢快而喜悦,阮余群再一次凭借不俗的实力和精湛的表现力用花腔征服了全场观众。在雷动的掌声中,一袭蓝裙的她返场致谢,引来如潮掌声。

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
下半场上演的是“乐圣”贝多芬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最鲜为人知的一部。但这部作品的特色鲜明,演奏难度也不可小觑,换上大编制的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杨洋有条不紊、富有激情的指挥下平稳而出色地完成了四个乐章的演绎。第一乐章由管乐引出弦乐,从引子的柔板走向主题的快板,时而欢快明朗,时而低回沉郁,可以明显感到指挥从一开始对管乐部分的着重强调,这毫无疑问大大提升了整个乐队声音的体量。第二乐章是柔板乐章,管弦乐队似是在低吟浅唱,用柔和的笔触描绘着作曲家在海利根斯塔特乡下的见闻和哲思。第三乐章一反高雅的小步舞曲传统,采用灵动活泼的谐谑曲式,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演绎相当干脆,丝毫不拖泥带水。第四乐章以行进速度快和力度对比强著称,渐强与渐弱交织,快速和慢速更迭,推动着乐章不断前进。整个乐团的声音辉煌而明亮,在一次次加速中积蓄能量,终于在曲终最后一刻爆发出振聋发聩的和谐音响,震慑全场观众。

青年指挥家杨洋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指挥杨洋两次返场向观众致谢,北京大学2017五四交响音乐会也就此落下帷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五四交响音乐会大胆创新,摆脱了以往传统的音乐会模式,首次引入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作为一流的歌剧演奏乐团,能把贝多芬的交响乐也演绎出一流的水准实属不易,这当然与指挥的全情投入密不可分。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19周年,这样一场高质量、高水准、有新意的音乐会不仅给今年的校庆划上圆满的句号,更让人期待明年北京大学的百廿华诞。欢歌校庆,致敬青春,明年五四,讲堂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