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捐赠免税 | 信息公开 | 财务专区 | 下载专区 | 教育基金会(美国)
站内信息搜索

首页   >>   发展通讯电子月刊   >>   正文
北大教授邓宏魁入选《自然》2019年度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

12月18日,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布2019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全球十名科学家因对地球生物多样性、快速射电暴、量子计算机等研究入选。其中,来自北京大学的邓宏魁教授因“证明CRISPR基因编辑可以在HIV感染的成年人中安全使用”入选,是唯一一名登上该榜单的中国学者。

《自然》杂志封面

今年9月1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以基因编辑技术之长,补‘柏林病人’之短”的探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等团队合作,利用基因编辑手段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失活CCR5基因,并将编辑后的干细胞移植到HIV(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产生效果,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邓宏魁教授

邓宏魁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项研究成果是第一步,它证明了基因编辑后的造血干细胞在人体中是安全的,并且能够存活下来,甚至有可能‘逆境繁衍’。”研究团队后续也将继续提高基因编辑效率,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治愈的目标。

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流程图

《自然》发布的新闻稿中这样描述这位干细胞生物学家:第一个发表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对成人细胞进行编辑的临床试验结果的人。在特写文章中,邓宏魁被称为“CRISPR转化者”(CRISPR Translator)。

除来自中国的邓宏魁之外,列入该榜单的还包括来自巴西、瑞典、加拿大等国的科学家及相关人士。“这份榜单通过突出关键人物,探索了今年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些时刻。”《自然》杂志特写主编Rich Monastersky说道:“这十个人的故事范围很广,从量子计算机首次超越传统机器的证明,到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砍伐和非洲埃博拉疫情的努力。”

邓宏魁简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成员。邓宏魁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做出多项开创性贡献,尤其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命运转变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1)利用化学小分子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干细胞;2)首次实现完全使用小分子化合物逆转“发育时钟”,让小鼠体细胞重新获得多潜能性,该成果开创了全新的体细胞重编程体系;3)建立了一套更高效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化学多潜能干细胞的方案,揭示了化学重编程不同于传统重编程的分子机制;4)实现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体细胞成为功能性神经元,通过结合信号通路和染色质结构调节实现对细胞命运的操纵成为细胞重编程研究的新范式;5)发现促进分化的关键基因可以替代多潜能性关键基因,实现体细胞重编程,并由此提出细胞命运决定的“跷跷板模型”,为研究细胞命运决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来源:科技日报 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0-01-03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北大校园:北京首个自然保护小区...
黑颚条蜂 陈炜摄鸳鸯 吕植摄红角鸮 陈炜摄燕园四季 马超摄俯瞰燕...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北大院士+4...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1年新当选院士结果公布,北...
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这篇论文后记刷屏...
近日,《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火了,这篇论文后记来自肖清...
五位北大校友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
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by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京ICP备15026609号-1

北京大学镜春园75-76号 100871

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