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大中文系和藏大文学院试点同步课堂开课

2018/12/17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我们西藏大学的同学不仅能实时听到北大的课程内容,也能参与课堂互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拉近了我们与北大同学之间的距离,使我们感受到北大名师的风采。”提及北大与藏大的同步课堂,藏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扎西永宗同学难掩心中的喜悦。

  11月1日下午3点,北大二教405教室和往常有些不一样,北大中文系董秀芳老师正在讲授“语言学概论”课程。除正前方的大屏幕外,侧前方还有一块小屏幕。屏幕中显示的正是西藏大学文学院80名学生认真听课的场面。而屏幕另一端,8000里外拉萨的同步课堂上,也有着类似的情景。

北大课堂

  这是北大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发起的“慕课西行计划”,特为西藏大学打造的“同步课堂”。而要将北大课程原汁原味隔空“搬”到西藏大学,需要找到适合双方的课程内容和时间。北大教务长办公室老师远赴西藏进行调研协调。智慧树在线教育提供技术支持,打造了线上平台与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

屏幕里的西藏大学课堂

  “‘共享课程’不仅让我体验到与藏大同学彼此互动的有趣经历,也让我感受到北大先进的教学设备。”北大中文系大二学生程智鹏如是说。

  “‘三个报社的记者’,这句话有什么歧义?”老师话音刚落,屏幕里几位藏大同学就举起手来。直播课并非只是老师讲、学生看。正如程智鹏感受的那样,丰富的课堂互动、先进的技术保障使人误以为藏大学生就“坐”在教室“对面”。

  北大中文系董秀芳教授担任授课教师,她所在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语言学培养模式”刚刚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不过,经验丰富的她坦言,第一次“隔空”授课,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但是当感受到藏大同学融入课堂后,我很快进入了状态”。

  “董老师的课内容丰富、灵活、生动,使我能更好地吸收语言学知识。”扎西永宗说道。

  “菠菜、白菜、油菜、香菜,哪个字是语素?”“马路、白菜、黑板,这些是词还是短语?”为使直播达到更好效果,相比平时,董秀芳在课件中增加了更多案例,几乎每一页PPT上都有语言现象、语言材料。“我希望让同学感受到语言学并不枯燥。丰富有趣的案例可以带动大家主动分析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

董秀芳授课

  抛出问题,两校学生一起思考,在董秀芳看来,这有一点“竞争”的意思,“而这样的气氛才能更有效激发同学们的‘思想火花’”。

  “同学们都能跟上我的思路,”董秀芳表示,“藏大同学学习态度非常积极,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又快又准。”

屏幕里的董秀芳

  北大教务部副部长陆俊林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将有效促进两校教学与学生成长”。北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也表示,将通过继续探索先进教学模式,为两校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正如西藏大学副校长李俊杰所言,借助“慕课西行计划”,藏大同学们坐在两所最“高”学府的同一课堂听同一节课,他们正在“从海拔的高度向知识和学问的高度看齐”。

  喜悦之余,扎西永宗流露出一丝“意犹未尽”,“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与北大同学‘坐在一起’上课”。(文/新闻网记者 王岩 张慧)

  背景信息:慕课西行计划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西部地区,教育部高教司启动了“慕课西行计划”。“慕课西行计划”是实现高校优质资源援助西部的新方法。该计划通过采用互联网与沉浸式直播互动教室的方式,打造线上线下跨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由援助校派遣老师到边疆高校开展支援的做法,提高了援助效率。“慕课西行计划”目前已得到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校的积极响应,未来将陆续通过使用同步课堂试点、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模式试点等方式进行授课。

上一条:北京大学法学院全球教席计划启动 下一条: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培养中华遗产的保护者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