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欢乐温馨的毕业季,霍宗杰、李健球、李震熊、戴勤助学金毕业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大之友报告厅举行。香港道德会助学金发起人、香港道德会永远会长霍宗杰,李健球、李震熊、戴勤助学金捐助人李健球、李震熊、戴勤,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文莉和部分受资助同学代表共同出席。校长助理、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主持交流会。

邓娅校长助理主持交流会
邓娅校长助理对霍宗杰、李健球、李震熊、戴勤先生多年来对北大学生的资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他们发起和捐赠助学金的具体情况。邓娅表示,10年来,香港道德会和霍宗杰等人捐资设立的助学金总额已约占北大校级助学金捐赠总额的1/3,对北大学子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未来成为对社会有大用的人。
曾接受助学金资助、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代表向各位捐赠人介绍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以及毕业后的志向。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温倩倩表示,毕业后将赴西藏拉萨中学支教一年,为教育事业做一些贡献,奉献一些力量,希望对社会有所回馈。部分非毕业班的学生代表也纷纷发言。国际关系学院大二学生徐凤仪表示,自己将在大三时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双学位。她认为正是助学金支持她实现了“走出去看一看”的梦想和深入学习的机会。
同学们的发言饱含着满满的感激之情。他们表示,助学金的支持让他们能够选择与家乡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幸运地来到北大学习。这种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助力让他们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更勇敢地追求源于内心的梦想。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有着坚强的后盾,可以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未来的道路。还有同学在交流会现场即表示要做好慈善的传承,在未来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设立助学金,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霍宗杰先生发表感言
在同学们发言之后,各位捐赠人一一发表感言。霍宗杰先生表示,自己所做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事情,却收获很大。他认为,北大学生很优秀,自己对他们非常关心,希望大家未来可以有光明的前景。李健球先生指出,毕业生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应该争取能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变化。20年后这些毕业生将成为国家的精英,希望他们可以尽力帮助到社会上更多的人。李震熊先生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北大中文系校友李锡余先生对自己的教悔,并告诫同学们,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修养。戴勤先生回顾了自己从事慈善事业的经过,他表示自己感动于霍先生的慈善精神,也会将慈善事业一直坚持下去。交流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各位捐赠人与北大的同学们合影留念。
7月5日,霍宗杰、李健球、李震熊、戴勤等还共同出席了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见证广大同学们迈上新的人生台阶。(记者:王婷)

合影
附:捐赠方简介
香港道德会最早起源于广州,是一所慈善机构,其宗旨是提倡道德研究与实践,推行慈善与社会福利。自2006年开始,香港道德会在北京大学设立香港道德会助学金,捐赠金额逐年增加,至今累计捐赠金额已超过1500万元,资助学生超过6000余名。
霍宗杰先生是香港道德会永远会长,香港著名书画收藏家。在霍先生倡导下,自2006年开始,香港道德会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北大学生进行资助。 2007年起,霍先生又以个人名义捐助设立北京大学霍宗杰助学金,至今从未间断,并逐年提高捐赠额度,累计资助学生1600名。
在自己捐赠的同时,霍先生还积极联络他的朋友们对北大进行捐助。李健球先生从2008年开始设立李健球助学金,累计资助学生650名。李震熊先生于2009年开始设立李震雄助学金,特别纪念其父一生为文化界和教育界作出的贡献,累计资助学生600名。戴勤先生从2008年开始设立戴勤助学金,累计资助学生900名。他们的支持是北大助学金项目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