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颁奖典礼现场
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余天休社会学基金资助的第四届 “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南京大学举办,北京大学陈涛博士、南京大学高学德博士、中山大学李超海博士、上海大学严宵云博士4人的论文获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谢立中教授、张静教授、孙飞宇副教授等出席典礼。
论文评审委员会秘书长谢立中教授回顾了余天休社会学博士论文奖的设立历程,并介绍了此次评审过程。谢立中教授说,2015年度经初评后共有9篇论文进入公示阶段,经由同行专家的会议评审,最终产生4名获奖者,其余5篇论文获提名奖。随后,张静教授宣读了2015年度获奖名单,各位嘉宾分别为获奖者颁奖。

北京大学陈涛博士获奖
北京大学陈涛博士的论文题目是《涂尔干的道德科学——基础及内在展开》。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表示,无论是对于重新理解涂尔干的基本学术主张与讨论思路,还是理解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未来前景,该论文都具有相当的意义和启发性。陈涛博士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这个奖项是对社会学领域理论研究者的肯定。他表示,在北大遇到了许多在治学和为人上都能作为自己榜样的老师,给了他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帮助他能够将“无用”研究很顺畅地展开。
其他三位获奖论文分别为南京大学高学德博士的《社会流动与人际信任关系研究》、中山大学李超海博士的《农民工工资增长与结构:基于企业农民工的量化研究》和上海大学严霄云博士的《符应理论视角:职业教育与中国新产业工人的生产——一项对H市XS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职校工(生)的研究》。
在颁奖之后,谢立中教授等发表了主题讲演。谢立中教授强调GDP增长速度、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以及抚养比的变化都会对城镇化率最终能够到达什么样的水平有影响。他指出,城镇化运动的推行有许多细节需要慎重思考,不能用简单的行政化手段去推进,否则会产生出许多连带问题。讲演结束后的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和获奖者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是以我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原北京大学教授余天休先生的名字命名、首个以全国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为评选对象的学术性大奖。该奖项由北京大学余天休社会学基金提供支持,其宗旨是鼓励我国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经全国19家拥有社会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社会学院系共同协商,并征得北京大学余天休社会学基金的设立者、余天休先生的女儿、美籍华人胡余锦明女士的同意,该奖项自2012年起每年评选一次,参评对象为前一年度在中国大陆高校获得博士学位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论文,每年的获奖者不超过5名(可以空缺)。该奖项是社会学界同行评定的奖项,代表了国内新生一代社会学博士的最高研究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