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北京大学逸夫生命科学园命名仪式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北京大学聘请邵氏基金会主席陈伟文为名誉校董,期待陈伟文校董为北大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真知灼见。

逸夫生命科学园揭幕
邵氏基金会主席陈伟文、理事蔡梅芝、李洁仪、蔡云儿、财务总裁Jeremiah Rajakulendran、特别顾问翁以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徐永吉、港澳台办副主任田露露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水平、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博、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勇等共同出席。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主持仪式。

王博致辞
王博代表学校感谢邵氏基金会对北大的信任与厚爱、对生命科学的持续支持,也感谢教育部多年来给予北大的认可与支持。王博指出,作为新的学术园地,逸夫生命科学园是北大规模最大、最前沿的生命科学教学研究基地,未来将创造出最优秀的科研成果。王博提到,邵逸夫先生曾说过,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研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他表示,这也是北大的学术理想与使命,北大将建设好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各类学科,继续关心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前行、贡献力量。

陈伟文致辞
陈伟文感谢北大给予邵氏基金会这个机会来参与支持北大的前沿生命科学和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的开展。他表示,邵氏基金会希望助力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提升科研水平,鼓励科研工作者再创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让年轻科学家藉由更好的科研平台探索生命奥秘、丰富知识。他期望未来北大逸夫生命科学园继续成为培养杰出学者的摇篮,能够一代代薪火相传。

吴虹致辞
吴虹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94年的发展历史与传承,并指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是中国生命科学教学和科研的重镇,优秀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汇集了一大批顶尖教师,他们在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造福于人类福祉。吴虹表示,邵氏基金会为北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以叠层石作为逸夫生命科学园的景观石,寓意邵氏基金会为北大生命科学不断“供氧”,未来产生持续影响。吴虹强调,生命科学学院将不辜负邵氏基金会的厚爱,教育兴国、科研创新,改善人类福祉。

邱水平向陈伟文颁授北京大学名誉校董铜牌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邱水平向陈伟文颁授北京大学名誉校董铜牌。学生代表为陈伟文校董佩戴校徽并献花。吴虹和谢晓亮分别代表受益方向邵氏基金会赠送纪念品。随后,现场嘉宾共同为逸夫生命科学园揭幕。仪式之后,邵氏基金会一行参观了生命科学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逸夫楼。
享誉全球的香港爱国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一生以慈善为怀,慷慨支持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捐赠足迹遍布神州大地,堪为华人慈善家的典范,为世人所敬仰。邵逸夫先生的善心义举也惠及北京大学,长期以来为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邵逸夫先生就慷慨捐资支持北京大学的发展,兴建北京大学理科楼群,极大地提升了北大当时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师生的教学环境。在北大120周年校庆之际,邵氏基金会再次捐资设立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逸夫创新基金和生命科学学院逸夫发展基金,支持北京大学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开展前沿尖端科学研究,解决重大生命科学问题,增进人类福祉,助力北大跨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此次逸夫生命科学园命名,成为北大继“逸夫苑”、“逸夫楼”之外,第三个以“逸夫”命名的新建筑景观,将为北大的教育事业和生命科学的建设发展添砖助力。(记者: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