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5北京论坛成功举行 韩国SK集团连续鼎力支持

2015/11/13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开幕式现场

  11月6日,第十二届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400余位中外嘉宾学者出席。本届北京论坛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责任”,旨在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学术发展,并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文明的繁荣进步做出贡献。

朱善璐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是大家的一致追求,这不会因道路选择与文化差异有所分歧。当前人类社会的文化、文明与价值观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回答和应对这三者的冲突与发展中寻求新的和谐,是全世界共同思考的问题。北京论坛是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以文明与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自2004年创办以来得到中国政府与国际学界的大力支持与高度关注,在“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论坛主题下,保持特色并与时俱进,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学术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林建华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北京论坛坚持站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制高点上讨论地区和文明间的和谐与冲突,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回应。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考验,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北京论坛致力于思考中国和世界的重要问题和未来走向,为中国以及整个世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林建华向长期关心北京论坛建设和发展、给予北京论坛支持和关注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北京论坛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北京论坛发来视频致辞,肯定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中所作的努力。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在开幕式上致辞。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伊克巴勒•里扎宣读了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约瑟夫•里德的贺信。

  在特邀报告环节,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前联合特使拉赫达尔•卜拉希米(Lakhdar Brahimi)发表了题为“阿拉伯之春——现实还是幻想”的演讲。他提到,中东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人类的和谐相处离不开中东的稳定。我们应该坚持多边主义的策略,摒弃冷战思维,相互借鉴,和谐共存。世界文明多种多样,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交流、互鉴、融合、合作才是正确的道路。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主席柯伟林(William C. Kriby),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斯帝文•邓(Stefan Dercon),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钱乘旦随后发表了主旨演讲。“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创始主席弗拉基米尔•亚库宁(Vladimir Yakunin),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理事长、高丽大学校长廉载浩也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论坛为期三天,共设五个分论坛,两个专场和一个学生论坛,分别探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社会创新、艺术史、城镇化、国际关系与生态保护等议题。

闭幕式现场

  11月8日,北京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落下帷幕。全球合作基金会主席、欧洲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作了题为“共建新丝路”的主旨报告,围绕“如何共建新丝路,实现‘大合作’与和平增长”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普罗迪表示,欧亚地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区域,建设新丝路是伟大的工程,有必要通过对话的形式、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去推动落实。他相信,欧亚双方通过这样一种特殊形式的接触,可以创造新的未来的和平。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先生在闭幕式上致辞

  主旨报告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叶茂林分别致辞,对本届北京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肯定和祝贺。在热烈的掌声中,第十二届北京论坛圆满闭幕。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主办,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名流、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

 

上一条:“松下育英基金”20周年纪念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下一条:2015年度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颁奖仪式顺利举行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