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同道聚汇•共谋未来”2014年北京大学社团发展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校长助理、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程旭等嘉宾同300余名北大社团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
叶静漪在致辞中对为北大社团发展作出贡献的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表示感谢,也对荣获“新锐社团”“十佳社团”和“品牌社团”称号的社团表示祝贺,祝愿所有北大社团都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同时,叶静漪对全体社团人提出几点期望,她希望社团继续凝聚青春朝气,促进育人自育;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有序管理;社团人也要心系国家,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青春梦、北大梦汇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获表彰社团代表合影
校团委书记阮草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社团发展情况。他回顾了学校社团发展的百年荣光,从沙滩红楼到未名博雅,北大社团从来都是肩担道义,身系家国,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如今,校内注册社团已达265个,社团文化更为异彩纷呈。校团委作为社团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努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及时为社团分忧解难。他期待北大社团人能够借助此次论坛进一步交流协作、互学互鉴,为继续书写北大社团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与会嘉宾揭晓了2013-2014学年社团评优表彰结果并为获奖社团颁奖。爱心社、自行车协会、山鹰社、中乐学社、阳光爱心诊所(医学部)凭借自身明晰的定位、良好的社会影响、富有特色的活动等获得“品牌社团”称号,北大剧社等十家社团获得“十佳社团”称号,法律援助协会等十家社团获得“新锐社团” 称号。

嘉宾为吕林社团发展基金揭牌
论坛上,嘉宾们共同启动了“吕林社团发展基金”并为10位第一批吕林奖学金获得者颁奖。吕林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级校友,三十年前的五四文学社社长、燕园新闻社社长和广播台台长,主编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新诗潮》。吕林先生在2005年因病去世,为了纪念先生,也为了表彰和激励像吕林先生一样为繁荣北大校园文化作出贡献的优秀社团和社团负责人,北大校友、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北大纽约校友会会长陈愉生等众多校友于今年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设立了吕林社团发展基金。
在圆桌论坛环节,程旭等嘉宾共同回首北大社团百年荣光,展望北大社团时代梦想。程旭表示,北大社团人和青年学子应该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同时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嘉宾们也回顾了80年代北大社团的发展情况、自身创业经历以及当年担任社团负责人的经历,各位嘉宾还针对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各抒己见,对北大社团的发展提出期望。
群贤毕至,俊采星驰,本届论坛将成为北大社团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从12月4日的夜晚出发,北大社团人将戮力同心、开创新风,以更加科学的精神、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继续服务学生、服务北大、服务社会,不仅成为学生提升自我、一展抱负的平台,更为实现北大青年学子的北大梦贡献力量。
来自教育基金会、校团委、光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歌剧研究院、体育教研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的代表,北大校友代表,骆驼(中国)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德国霍纳手风琴公司中国区代表等共同参加活动。
吕林社团发展基金简介:
吕林,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级校友。在校期间曾任五四文学社社长、燕园新闻社社长和广播台台长,主编出版影响深远的《新诗潮》。1984年吕林为北京大学天安门游行队伍打出的“小平您好”横幅所撰写的报道,发表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并引起轰动。2005年逝世。
2014年,吕林校友的生前好友,北京大学80年代校友徐小平、陈愉生等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设立“北京大学吕林社团发展基金”。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负责该基金的具体使用。根据校团委的计划并集结合捐赠人的意见,吕林社团发展基金以年度为单位,按照五部分付诸实施,包括吕林奖学金、“松竹垂范”品牌项目基金、《北大社团》刊物专项支持基金、“桃李争荣”社团骨干培训基金、“社团撷英”理论研究支持基金。
吕林奖学金划分为“活动支持资金”和“个人奖金”两部分,奖励对象是北京大学优秀的学生社团负责人,不限院系、专业、年级,获奖者应为北京大学正式在册的全日制本专科生或研究生,并在学生社团担任或曾担任社长/会长/理事长/团支书职务。
附:2014年度获表彰社团名单
2014年吕林奖学金获奖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