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慈善老人101岁生日 北大、清华、复旦、交大领导祝寿

2012/11/09    信息来源: 《青年报》2012-11-3 [ 第A01版 | 头版 ]   作者:    编辑:

昨天,慈善老人张明为收到由北大受助学子奉上的感言册后,激动不已。本报记者 杨磊 摄

本报连续报道的101岁“慈善爷爷”张明为昨天迎来了101岁寿辰,除了亲朋好友外,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一把手”们集体出席张老位于衡山路上一家酒店的寿宴。而对本报文章赞许有嘉的张老,亦邀请本报记者独家参加了他的私人家宴。

在生日宴上,最让张老感动的不是宾客们的生日礼物,而是北大校长从北京带过来的学生感言册,还有清华学子花了一个多月心思打造的张老位于杭州的老宅模型。

本报记者 范彦萍

受助清华学生复原“老宅”

来到酒店,门口写着“张府寿宴”几个字,宴席属于简单的家宴,只设了3桌,主桌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复旦校长杨玉良、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等特邀宾客已经早早地落座。

北大校长周其凤因为公务在身,加上飞机晚点,到了上海后又堵在路上。为了赶上张老的寿宴,他和工作人员集体换乘地铁风尘仆仆赶来。周校长到场后,张开自己亲手写的“张老前辈明为先生,鹤寿千岁”的书法,让老先生喜笑颜开。

现场,还有一件礼物让张老颇为珍惜,那是一件四平八稳的住宅模型。清华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透露说,这是清华建筑学院的4位学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献给张老的生日贺礼——老先生位于杭州的老宅(苏东坡纪念馆)。“这几名学生请浙江的学生帮忙,跑去拍下建筑的外观和视频,最终打造了这栋老宅的模型,希望给老先生一个惊喜。”

据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透露,自从今年张老在该校设了奖助学金后,已有77位学生受到资助。他们都很感动,也特别希望了解张老的经历。

名校领导感谢老人赤子情怀

复旦校长杨玉良也呈上了一幅贺寿书法,“世纪回眸白首赤子情,百年志定慷慨教育心”。“张老先生的捐资助学和别人有着根本差别,他一把年纪了,却仍心系国家命运,更凭借着100年的阅历体会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不在乎老先生捐了多少钱。我们要让每个获得基金资助的学生,都要知道老先生的赤子之情,这样对学生性情怡养的作用更大,更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无独有偶,在寿宴开始前,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一行专程到张老家中送上了学生的一幅字“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马书记表示,“交大和老先生的情谊有十几年了,老先生一生的传奇对交大学生有着太多的激励作用,他的爱国情怀也感动着交大的每一位青年学生,是交大全体师生的楷模。”

贫寒学子写下感言当贺礼

昨天,当北大老师呈上《张明为教育基金学生感言》时,张老激动万分,一页页地细细翻阅。当有摄影要来拍照时,他特意叮嘱,“别弄坏了”,把大家逗乐了。

翻开感言册,来自西藏的北大学子张莹莹写下了腑肺之言:“听说您老即将迎来大寿,晚生我在这里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您老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我家来自西藏一个偏远的地方。父亲是一位很朴实的农民,上要照顾我年迈多病的老奶奶,下要抚养已上大学的我和还没有上学的小妹妹,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父亲肩上。面对大学高昂的学业费,我们全家人都很绝望。但是感谢有您,帮助了我们这些贫困的孩子,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另一位学生吴雨洋是北大元培学院的大四学生。他写道,“这次能获得您的资助,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谢谢您!我来自一个下岗工人之家,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在上大学期间,我坚持做家教、勤工助学,不依赖家里,但压力依然存在。”

吴雨洋表示,“从我大一入学时就听说了许多您投身慈善事业的精神和事迹。‘诗绫幼儿园’、‘培根医院’,都是您善举的见证。同时您一直热心支持教育事业。您的这句话说出了您的心声,‘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心力,哪怕力量再微不足道,聚沙也能成塔。’这种爱国情怀怎能不令人震撼,令人自省。正可谓金钱有价,情义无价。”

》张老的子女

我们支持他,哪怕都捐光了也无怨无悔

昨天的宴席上,记者终于见到了老人远在海外定居的子女。张老的小儿子张忠良对爸爸的善举表示了肯定,“那是应该的,他做善事,我们当然很开心。”一旁的二女儿顾张肇澜附和说,“子女们都很支持,爸爸今年说起让我们陪他去北大、清华,我和哥哥都陪同他前往。”

老三张忠正告诉记者,“爸爸慷慨助学,这是他的心愿。”当记者反问他,钱都捐光了,会不会对父亲有意见时,他表示,“这是老爸个人的意愿,在国外,没有这些传统的观念。父母养大了你,将你送到大学读书,之后都是靠我们自力更生的,我们不会‘啃老’,也不会干涉他做喜欢做的事,相反会帮助他实现心愿。以前,我和夫人还用爸爸在香港的基金,资助了7000多名云南、湖南的学生。就算爸爸把钱都捐了,如果不够,我们小辈还会再出份力。”

上一条:北京大学举办2012年度POSCO Asia Fellowship奖学金颁奖会 下一条:北京大学第八届韩国烹饪讲堂顺利举行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