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2005年度光华奖学金颁奖大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召开,光华教育基金会代表、中国工程院张心湜院士,光华教育基金会秘书魏衍博士,北京大学陈文申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党委张彦副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李文胜副书记,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邓娅秘书长出席了大会;北京大学学工部部长沈千帆,副部长严敏杰作为嘉宾列席。大会由北大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主持。
北大党委副书记张彦首先致辞并宣读了获奖学生名单,对获奖学生表示了忠心的祝贺。他希望同学们把握良好契机,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满腔热忱去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随后,进行了颁奖仪式,并由国际关系学院2003级硕士生王菁代表获奖学生作了发言。
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设立于1989年,由台湾光华教育基金会捐资,至今已是第17年。光华教育基金会长期以来热心教育事业,在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奖励。在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是设立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奖学金之一。17年来,仅通过奖学金一项,光华教育基金会就为北大提供了近1200万元的资助,使众多学子受益。本学年,北大又有604名学生获得光华奖学金,奖金总额90余万元。目前光华教育基金会每年捐赠人民币919,200元,其中800,000元用于北京大学本部光华奖学金的发放,奖励本科生151人(每人1200元)、硕士生250人(每人1500元)、博士生100人(每人1800元);119,200元用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光华奖学金的发放,奖励本科生16人(每人1600元)、硕士生64人(每人800元)、博士生51人(每人1000元)。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文申表示,光华奖学金的设立,还为两岸人民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促进彼此间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他希望获奖学生能够不忘光耀中华的使命,继承北大民主爱国的光荣传统,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学风,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继续刻苦学习,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增长才干,将自己塑造为有用之才和可用之才。
附:2004—20005学年光华奖学金评奖情况介绍及获奖学生名单
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的评定,是按照《北京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审条例》的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各院系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民主评议、以及综合素质测评。在此基础上,各院系评出初步结果并进行公示,征求意见。最后,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复审,共评出获奖学生604名。获得此项奖学金的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其他各个方面也有良好表现,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2004—2005学年光华奖学金获奖学生有:
数学科学学院丘玲等24人;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朱建州等13人;
物理学院何志国等34人;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志刚等22人;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卫华等35人;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何池洋等9人;
生命科学学院黄翠红等16人;
环境学院朱强等23人;
心理学系刘岩等11人;
新闻与传播学院王金媛等12人;
中国语言文学系彭国珍等23人;
历史学系陈长伟等12人;
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等3人;
哲学系李百玲等12人;
国际关系学院郭洁等22人;
经济学院李婧等7人;
光华管理学院王震等22人;
法学院姚来燕等53人;
信息管理学系吕娜等11人;
社会学系刘莉等12人;
政府管理学院曹堂哲等16人;
外国语学院胡越等21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晓哲等12人;
艺术学系俞燕等5人;
对外汉语中心宋海燕;
元培计划汪清清等4人;
深圳研究生院刘波等8人;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远芳等8人;
教育学院卢立涛等6人;
人口研究所唐佳等2人;
深圳研究生院孙钊等45名;
基础医学院医学预科班闫乙夫等4人;
基础医学院赵虹等23人;
药学院郭李星等8人;
公共卫生学院钟卫虎等9人;
护理学院邓寒羽等2人;
医学部公共教学部董美丽;
第一临床医学院王立柱等18人;
第二临床医学院和宇等13人;
第三临床医学院孙丽杰等9人;
积水谭医院徐黎;
口腔医学院杨坚等11人;
临床肿瘤学院李燕宁等5人;
第六医院张翰迪等3人。
其中,博士生145人,硕士生292人,本科生167人,少数民族学生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