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马千里、李颖伉俪来访北大,出席奖学金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2025/05/22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教务部、元培学院、艺术学院、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教育基金会   作者:    编辑:王道琳

5月16日,捐赠方代表、金德立马航年伉俪之子马千里与夫人李颖访问北京大学,出席了北京大学金祖康陈守真伉俪传统文化奖学金交流会、元培学院金祖康陈守真伉俪纪念项目汇报、吴宗汉王忆慈伉俪古琴研究奖学金交流会、金德航女士传统音乐与戏曲研究奖学金交流会等活动,并参加了《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展》开幕式和《世上知音——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真迹展》开展仪式,与北大师生亲切交流,鼓励学子深入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北京大学金祖康陈守真伉俪传统文化奖学金交流会举行5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金祖康陈守真伉俪传统文化奖学金交流会在燕园大厦举行。教务部副部长方哲宇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并感谢马千里和李颖的莅临以及金德立、马航年夫妇多年来对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本科生科研训练给予帮助与支持。

马千里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介绍了项目的设立初衷和理念,期待能与更多的同学们交流成长。李颖则从中国文化自信的角度,和同学们交流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期待同学们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继续展现出北大学子的优秀品质。

马千里致辞

李颖致辞

来自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信息管理系的五位同学对各自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做了精彩的汇报,研究内容涵盖地方戏调研和古籍智能整理调查等。期间,在座嘉宾与汇报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

到场嘉宾与学生代表合影

在仔细听取了学生的汇报之后,几位嘉宾对学生们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认可。他们期望获得资助的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并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回报学校及奖学金所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嘉宾为受资助同学代表颁发资助证书和结题证书。

截至目前,“金祖康陈守真伉俪传统文化奖学金”共资助本科生研究项目19项,其中2022-2024年结题答辩项目13项,2025年中期审核项目6项。参与奖学金项目的同学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型学习,接受了规范的科学训练,拓展了学术视域,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金祖康陈守真伉俪纪念项目汇报举行

5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金祖康陈守真伉俪纪念项目汇报活动在俄文楼举办。

元培学院院长李猛致辞,介绍学院的发展历史与金祖康陈守真伉俪纪念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李猛着重指出了项目所支持的美育实践对培养元培学院学生“完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并对捐赠人金德立、马航年伉俪,以及马千里、李颖伉俪表达了诚挚感谢。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琳介绍了纪念项目落地元培学院的始末。她表示,通过慈善捐赠的资金完善对大学青年人才的审美教育,这不仅是对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事业作出贡献,也是捐赠人温暖善意与美好期许的传递,希望同学们能够借此机会共同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马千里与李颖分享了纪念项目设立的理念与目标。项目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宽广视野与审美修养的优秀青年人才,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与传承更好地促进身心平衡的发展,未来希望可以开展形式更丰富、内容更深度的艺术与考古实践活动,助力同学们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元培学院党委书记李喆向马千里、李颖赠送感谢状与纪念礼物。

李喆向马千里、李颖赠送感谢状与纪念礼物

元培学院副院长李泊桥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与成效,包括全面改造俄文楼三层艺术空间、运营“霄凤”昆曲古琴俱乐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书院课程以及考古、艺术实践活动等。李泊桥再次表达了对捐赠人的感谢,并诚挚邀请捐赠人共同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进一步丰富书院文化内涵,与学院共同培育具有全面素养的优秀青年人才。

随后,与会嘉宾移步俄文楼三层参观改造后的艺术空间,并欣赏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书院课程的学生习作。

参观俄文楼三层

元培学院学生向现场嘉宾汇报福建福州考古实践活动、山西平遥艺术实践活动成果。马千里、李颖、赵琳为优秀作业获得者颁发证书。

集体合影

与会嘉宾随后移步35楼,参观地下书院空间,观看昆曲《夜奔》片段排练并体验篆刻艺术。

昆曲《夜奔》片段排练

《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展》开幕式举行

5月16日下午,《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展》开幕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华彩展厅举行。此次展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协办,艺术学院陈均教授策展,以金德立捐赠的梅庵派古琴家金德航古琴文献为基础,以金德航与其师古琴大家吴宗汉、王忆慈伉俪以及音乐学家赵如兰、古琴家唐健垣等人的通信为中心,并展示“吴府雅集”等古琴音像信息,从而呈现了一幅立体的古琴艺术海外传播史。展览中,金祖康为女儿金德航特别绘制的《梅庵古松图》,以及信札中所附的梅庵前的六朝松明信片、六朝松老照片,体现了海外游子对以古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此次展览特别约请音乐学家田青、文化学者郑培凯、著名琴家丁承运、金蔚、杨典题词和治印,堪称纸上雅集。

马千里、李颖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金德航在古琴艺术上的努力与执着,而且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陈均表示,正是由于金德航对于古琴的钟情,金德立对于姐姐的深情,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美育工作的大力支持,才诞生了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

展览开幕式现场合影

北京大学图书馆刘素清副馆长、受赠与合作办公室季梵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赵琳副秘书长、欧美事务部陶娟副部长及现场三十余名师生一起参加了开幕式。

《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展》

《世上知音——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真迹展》开展,北京大学金德航女士传统音乐与戏曲研究奖学金、北京大学吴宗汉王忆慈伉俪古琴研究奖学金交流会举行

5月16日下午,《世上知音——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真迹展》在燕南五十正式开展,北京大学金德航女士传统音乐与戏曲研究奖学金、北京大学吴宗汉王忆慈伉俪古琴研究奖学金交流会在新知厅召开。

该展览是《梅庵海外遗珍——金德航女士古琴文献展》的联展,意在展出部分真迹。前来观展的师生一同观看了吴宗汉、王忆慈伉俪、唐健垣、吴文光、郑正华等人写给金德航的信札,金德航与音乐学家赵如兰之间的往来信札也颇为生动有趣,记录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谊。音乐学家、中国昆剧古琴学会荣誉会长田青书写的“梅庵海外遗珍”,著名古琴家丁承运书写的“世上知音”、金蔚书写的“琴韵心声”、杨典制“霄凤”印、著名学者郑培凯书写的“梅庵海外遗珍”“琴传梅庵古调 心继往圣绝学”等,都寄托了古琴界对吴宗汉、金德航这一段海外的古琴史的关注与祝福。

在奖学金交流会上,艺术学院陈均教授致欢迎词,教育基金会欧美事务部陶娟副部长介绍了奖学金捐赠设立背后的故事,马千里、李颖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发了奖学金证书,并合影留念。同学们纷纷讲述了奖学金项目对自己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在鼓励自己将爱好发展为专业研究方面,奖学金项目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绝佳的平台。马千里、李颖表示奖学金项目成果丰硕,将关注同学们的需求,继续支持奖学金。

马千里、李颖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发奖学金证书

在交流的同时,部分同学表演了古琴、昆曲节目,交流会与表演,构成了一场以北大传习与研究为主题的雅集。

据悉,此次展览与图书馆华彩展厅的展览同期,将持续至6月15日。

交流会合影

延伸阅读

2021年,金德立、马航年伉俪为感念父母金祖康陈守真养育之恩,缅怀金祖康对诗书画印之钟情与姐姐金德航对古琴之钟情,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慷慨捐资设立“金德航优秀传统文化基金”,支持北京大学“金祖康陈守真伉俪传统文化奖学金”“吴宗汉王忆慈伉俪古琴研究奖学金”“金德航女士传统音乐与戏曲研究奖学金”,以鼓励青年深入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以来,金德立、马航年伉俪先后多次慷慨捐资支持多个项目,包括“元培学院金祖康陈守真伉俪纪念项目”“金德航中国传统艺术传习计划”“古琴捐赠项目”等,激发了青年学子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2024年,金德立、马航年伉俪继续捐赠设立“金德航纪念永续性基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永久支持。

下一条:医学部筹资工作专题培训会举办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