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运动会之北京大学篇

2022/05/20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王道琳

孟夏花开,北京大学春季运动会的帷幕已拉开。

1917年1月蔡元培校长主持北大校务后,把体育排在德育、智育与美育之前,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燕园学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今年恰逢北京大学春季运动会召开一百周年,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过去,一起追溯历史,共同领略历次校运动会的盛况。

(一)开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届运动会

1922年,为促进全体学生体育发展,学校成立了体育委员会,胡适、顾孟余、蒋百里等七人为委员。同年又设立了体育部,负责体育指导和体育设备之制备等任务。在学校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背景下,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校师生春季运动会隆重举行。

1922年4月19日,国立北京大学体育部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布特别通告,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各项体育比赛项目,并定于本月23日举行本校第一次校内春季运动会。

北京各校联合会来函,决定于本月二十九日在汇文学校开春季运动会,本校拟派送选手加入。昨日开干事会议决,特定于本月二十三日在本校第一院运动场开校内春季运动会,选择选手,并已预备奖品,务望同学诸君于今日起本部办公室报名,兹将各项运动列后:

(一)百码赛跑;(二)二百二十码跑;(三)四百四十码跑;(四)半英里;(五)一英里;(六)三英里;(七)跳高;(八)跳远;(九)撑杆跳;(十)跳高栏;(十一)跳低栏;(十二)铁球;(十三)铁饼;(十四)标枪。

1922年4月19日《北京大学日刊》上的《体育部特别通告》

为进一步扩大运动会影响力,推动运动会的顺利举办,学校专设《北京大学日刊》之春季运动会专刊,发布校内师生关于运动会的若干投书,对当时校内师生的积极参与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胡适先生在听闻要召开运动会时欣喜异常:

今天忽然听说北京大学要开一个运动会,这个消息使我很高兴。我的记忆力使我回到十二年前跟着大家大呼大喊的时候,我很想再有同样的机会使我弹去一点“老态”。我希望许多同学都能来这运动会场上尝尝少年的高贵——把那斯文的老景暂时丢在讲堂上或寄宿舍里。

1922年4月23日《北京大学日刊》刊发胡适《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一文

蔡元培校长也在校刊上强调运动会的重要性,认为运动会能够鼓励运动、增加社交、养成公德。

1922年4月23日《北京大学日刊》刊发蔡元培校长《运动会的需要》一文

国立北京大学第一次运动会是一场师生同乐的盛会,不仅学生积极参加竞技项目,不少教职员也在运动会中担任重要职务。校长蔡元培任主席,教务长顾孟余任评判长,丁燮林(物理系教授)任司令员,李四光(地质系教授)、陈启修(仪器部主任)、燕树棠(法律系教授)担任计时员,胡适(代理总务长)、沈士远(庶务部主任)、马衡(中文系教授)、罗惠侨(注册部主任)等担任评判员。在学生结束比赛后,教职员们还参与了自行车赛、百码赛跑、盲人化妆竞走等“余兴”,既锻炼了身体,又增添了乐趣。

国立北京大学首届运动会成绩表格

(二)传承:举办春季运动会的传统延续

自1922年成功举办第一次运动会,每年春季举办运动会的传统开始在北大延续。其间虽因战乱、政治运动等因素出现了取消或停办的情况,但这一盛会作为北大师生共同参与、共享喜乐的美好记忆,始终让人难以忘怀。

1937年,时任体育部主任的李仲之主张体育普及化,废除选手制,增设晨操,增开球场,着重于在校同学的体育活动,并于是年5月举办了第一届普及运动会。

1937年5月第一届普及运动会部分运动员合影

1937年5月第一届普及运动会跳高比赛

西南联大时期,艰苦的物质条件虽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限制,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依然很高。马约翰被聘为体育卫生组(后改为体育部)主任,修习体育课并取得合格成绩也被列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爱好体育的积极分子们也积极克服不利的条件限制,自发组织各种体育会并召开校内外体育比赛。

抗战胜利,北大复员回北平后,聘请留美归国的管玉珊任体育部主任,仍规定体育课为必修。当时学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许多体育设施不完善,使得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十分艰难,但热爱体育运动的同学还是组织起体育社团,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竞赛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除举行一些全校性的单项体育项目比赛、鼓励与支持院系之间举行各种体育竞赛外,还于1954年开始举行一年一次的全校学生田径(举重)运动会。1954年5月举办的校运会,共有13个单位、800多名运动员参赛。1961年、1962年因暂时经济困难、学生体质下降,1965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未举行校运动会。

“文革”期间,1967年至1970年校运会停止召开,但在1970年9月工农兵学员入学后的1971年5月即举办了“文革”中首次学生(工农兵学员)田径运动会,后确定为每年举行一次。

“文革”后,1978年开始恢复举行校运动会,此后除个别年份外,其余各年运动会均按例举行,直至今日。

1955年春季运动会入场式

1955年春运会上侯仁之教授参加竞赛项目

1957年运动会入场式

1988年北京大学学生田径运动会

1994年4月21日,体育文化节暨春季田径运动会召开(前排正中为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王选)

1997年北京大学体育文化节暨春季运动会开幕式

1998年4月春季运动会入场式

2004年北京大学第十二届体育文化节暨春季运动会开幕式

2016年4月23日,北京大学第二十三届体育文化节暨春季运动会开幕式

2017年4月22日,北京大学第二十四届体育文化节暨春季运动会开幕式

回望历史,北大的精神与魅力、活力与朝气都与体育传统息息相关,一代代北大学子也正是在蔡元培校长“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鞭策下积极投身于各类体育运动,使体育精神深深熔铸于北京大学的血脉之中。

上一条:北大联合团队攻克一光学界世界性难题 下一条:北大平民学校第15期开学,获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支持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