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组织,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支持的“李大钊思想研究”课程,新学期2月21日在北大开讲。本课程作为面向全校的北大通选课,本学期共有80位本科生选课,北大图书馆新进员工、入党积极分子等20多位青年教职员工旁听学习。
本课程主要讲授李大钊的探索历程、主要思想和革命实践,同时关联新文化运动先哲和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思想精华,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系统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追寻革命先驱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塑造品学兼优的新时代青年。同时,通过充分发掘北京大学丰富的校园红色文化,增强北大学子继承和发扬北大先哲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此外,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考察和培养有志于李大钊研究和先驱人物研究的优秀学子,为学术研究事业发现和培养人才。
“李大钊思想研究”课程在北大已经探索多年。本学期课程共分为16次,授课内容将从李大钊研究导论开始,包括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第一次国共合作、北大工作、中西文化、其他先驱人物、教育思想、青年思想、妇女解放思想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展开,师资队伍由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领衔,侯且岸、杨琥、王奇生、欧阳哲生、王宪明、康沛竹、周良书、王久高、胡俊、徐亚豪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资深专家和中青年专家联袂授课,王久高作为课程主管负责具体组织。同时,本课程将安排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研讨活动,根据情况开展包括实地参观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纪念馆、北大红楼等地,组织观看李大钊相关的文献历史影视片,邀请李大钊后人开展座谈会和课堂讨论等。
2月21日下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侯且岸教授主讲课程第一讲:“李大钊研究导论”。侯且岸从李大钊所处的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背景切入,从“李大钊建党思考与实践”导入,深入探讨了李大钊研究的方法论,深入分析了李大钊的政党观和建党理论,强调坚持“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努力做到“尊重历史”和“准确评价历史”。侯且岸的课堂学理深厚,发人深省,激发了很多学生在课后继续留下与老师交流讨论。

侯且岸授课第一讲
朱善璐一直倾力推动“李大钊思想研究”课程的开设,十分关心课程的开课和进展情况。受朱善璐委托,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来到课堂,转达了朱善璐对同学们的亲切寄语,并与同学们进行现场交流。朱善璐希望通过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驱人物的思想、实践和人格风范的讲授,帮助同学们深刻体会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人格魅力,增强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现状的理解,鼓励同学们传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风范,在新时代奋发成长,建功立业。

现场交流
近年来,北京大学开设“李大钊思想研究”课程、创建李大钊研究中心、招聘李大钊研究博士后、启动招录李大钊研究博士研究生,创新性地用好独特丰厚的党史资源和红色校史资源,为进一步深化升华李大钊研究和建党先驱人物研究,服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创造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制度支持和平台保障。在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践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会训精神,与时俱进地深化李大钊研究,主动为资政育人工作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