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六位教授获得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

2023/03/09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道琳

1月13日,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获资助名单揭晓

共有58位杰出科学家上榜

其中,北京大学有6位教授获评

他们分别是

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刘若川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

未来技术学院刘颖

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

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该项目旨在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增进人类福祉。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其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

北大入选教授及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概要:算术几何和代数数论是纯数学的核心分支,非交换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与拓扑循环同调是其重要研究方向。刘若川将继续聚焦于这3个具有深刻联系的方向,凝练出前瞻性问题,在算术几何等方面建立新的数学理论,对相关领域形成系统性贡献。

研究概要:肿瘤免疫识别有没有“分子规律”?陈鹏将发展基于“活细胞连接测序”的免疫解码技术,破解T细胞受体与抗原肽“识别密码”,实现癌症疫苗的精准设计。

研究概要:面向资源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马丁将聚焦发展“碳-氢循环”的催化新体系,探索碳资源与氢气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新途径。

研究概要: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衰老与细胞应激如何相互影响?刘颖将探索衰老和细胞应激的关系和调控机理,以期深入理解衰老过程中细胞应激能力减退的原因,并探索调控细胞应激是否能够延缓衰老。

研究概要:神经递质探针结合光学成像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李毓龙将突破神经递质检测的瓶颈,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准”“看得深”“一起看”的飞跃,为复杂神经环路的精确解析和神经疾病的诊疗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研究概要:通过植物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培育新品种,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瞿礼嘉将利用“分子钥匙”精准打破植物有性生殖的杂交障碍,拓展不同种属间植物远缘杂交的范围,创制植物新种和新品种,为农作物和园艺植物育种提供全新的种质资源。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简介: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出资、独立运营,计划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稳定支持200—300位杰出科学家。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最鲜明的特色是“选人不选项目”,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期待他们提出重要科学问题、开拓学科前沿、推动原创突破。这意味着不对获资助的“新基石研究员”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向研究员提供长期、稳定、灵活的资助,为他们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创造安稳的科研环境。

在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看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独特优势,“选人不选项目”,将有力地支持科学家开拓新方向,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激发科研新范式,营造有利于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氛围和创新文化。

希望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资助下,能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未来的战略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才,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

祝贺首期“新基石研究员”!

延伸阅读: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获资助名单

上一条: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比赛,北大学生夺冠 下一条:龚旗煌院士团队:在时间和空间上追求极限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