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第二十届北京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幕。本届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承与互鉴”为主题,邀请多位全球知名人士和学者在全球重要问题上发表真知灼见,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的盛会。

开幕式现场
论坛开幕式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会见了参加北京论坛的国内外嘉宾。

会见合影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承文,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游钧,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新华社副总编辑任卫东,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张毅,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程永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郝平、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等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日本原首相鸠山由纪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校长毕杰恩(Gene Block)、日本东京大学校长藤井辉夫、匈牙利罗兰大学校长薄慕往(Borhy Lászlo)、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校长彼得·霍伊(Peter Hoj)、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韩国SK集团原副会长金在烈等国际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博主持。

与会嘉宾合影




与会嘉宾
龚旗煌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现代大学不仅应在传承文脉、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应葆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搭建多元文明互鉴之桥。同时,大学也肩负着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人才、为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的使命。他希望全球学者通过北京论坛这一重要平台,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点亮文明前行的灯塔,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之光。

龚旗煌致辞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保罗·阿利维萨托斯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芝加哥大学与北京大学拥有深厚的友谊,两校在包括医学、有机化学、天体气候研究、社会工作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合作。他强调了学术研究团体在解决全球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团结和开放性,期望世界各国能够更加开放地分享知识、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并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保罗·阿利维萨托斯致辞
伊琳娜·博科娃指出,世界各国相互依存,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努力和承诺来应对当前复杂的全球挑战。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要面对全球性挑战,还需要寻求全球性的应对之策。她表示,“和为贵”“和而不同”和 “三人行,必有我师” 等儒家思想体现着中国人看待自然和世界的方式,也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丰富的现实指导意义。

伊琳娜·博科娃致辞
鸠山由纪夫认为,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尤其需要人们秉持文明的积极态度——不但“文明是可以和谐相处的”,而且“文明的和谐才是全人类繁荣的基础”。然而,如今分裂和冲突的现象时常发生,对实现文明和谐造成了严峻挑战。有识之士需要迎难而上,坚持“友爱思想”,携手共创更好的世界。

鸠山由纪夫致辞
韩国SK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尖端技术竞争的副作用。幸运的是,北京论坛为团队和谐、文明繁荣、互学互鉴、谋求世界各国理解与合作提供了一个交流智慧的平台,各国学者可以在此共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他非常期待本届论坛中各种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崔泰源致辞
游钧指出,20年来,北京论坛聚焦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汇聚文明互鉴的力量,极大推动了中外文明的对话与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成为北京一张闪亮的学术名片。他相信,站在20年的新起点上,以北京论坛为桥梁,必将构建更加紧密的沟通交流机制、汇聚更加强大的应对变局力量、筑牢青年一代更加深厚的友好情谊,推动不同文明交融互鉴。

游钧致辞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首届论坛就极富远见地发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倡议。20年来,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位知名学者在北京论坛的学术平台上交流思想、贡献智慧。开幕式上,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担任主编、北京论坛秘书处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二十周年精华集》正式发布。

《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二十周年精华集》书影
为应对数智时代对全球高等教育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指导下,北京大学邀请国内外近30所大学成立“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旨在加强高校间合作,共同应对数智时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探索数智治理方式,为增进人类社会福祉提供学术支撑及政策建议。开幕式上,王光谦,韩启德,游钧,王承文,郝平,龚旗煌,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副校长斯科特·麦格雷戈(Scott MacGregor),泰国玛希隆大学副校长塔查维(Thatchavee Leelawat),剑桥大学数字教育未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帕特里克·卡迈克尔(Patrick Carmichael),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秘书长孙华共同启动“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

“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启动仪式
主旨报告环节由朴仁国主持。王光谦、毕杰恩、藤井辉夫和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部主任、鹏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先后作主旨报告。

朴仁国主持
王光谦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介绍了中国整体生态空间的规划,提出工程生态学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展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未来生态建设的多项重大工程,并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建议。

王光谦作主旨报告
毕杰恩作题为“数字世界中的协助与合作力量”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塑造数字技术的未来需要坚持三个原则:树立全球观,促进全球合作;坚持平等,强调多样性、包容性与道德原则;从事多学科研究,并坚持终身学习,以更好迎接新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毕杰恩作主旨报告
藤井辉夫阐述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数字智能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范式转换”:一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正在出现,要求我们推进教育与人才的数字化转型。他认为,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参与、学术与社会的结合、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等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藤井辉夫作主旨报告
高文以“中国算力网的需求与挑战”为题,介绍了打造中国算力网的背景、目标和面临的技术挑战,并提出建立云脑超级算力中心,拉动算力建设;建立直连超宽带光网络,解决通信连挑战;建立云原生网络,实现算力跨地域调度。

高文作主旨报告
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25周年,同时也是学校“国际战略年”。北大坚持以开放促一流、与世界共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和水平。本届北京论坛下设16个分论坛和4个主题论坛,各分论坛立足于珠联古今璧合中西,从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各国文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多边主义、文明传承与互鉴等方面聚焦新时代多元文化发展,开展广泛的跨学科对话,搭建学术讨论的思想平台,推动中外文明互鉴互享、共同进步,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从交流中促进广泛的国际合作。

北京论坛(2023)分论坛

全体合影
北京论坛(2023)社会价值分论坛举行,聚焦企业社会价值评估的亚洲间合作
11月3日,“北京论坛(2023)”分论坛“企业社会价值的测量与推广:亚洲间合作”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大之友报告厅举行。本场分论坛由韩国SK集团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邀请国内外学者与企业界嘉宾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共同探讨企业社会价值,分享中国与韩国企业关于社会价值测量的精彩实例,并分享衡量和管理企业社会价值方面的中韩两国专家的经验和见解。同时,现场嘉宾共同探讨为了应对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的社会价值创造策略和管理方案。
韩国社会价值研究院(CSES)院长罗硕权,韩国SK社会价值委员会副总裁车国哲,韩国SK中国副总裁田福熙,九坤投资副总裁万欣新,浦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文豪,腾讯SSV数字支教实验室合作运营经理廖仪兰,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副秘书长耿姝,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香港班班长黄智华、张瑞敏和学员代表等共同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钟宏武主持论坛。

罗硕权致辞
罗硕权在致辞中表示,SK集团积极承担企业的新角色,推进了同时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底线商业模式的创新。近年来SK集团与中方合作,多角度开展企业社会价值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他希望以此分论坛为契机,共享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的合作方向,大家共同发扬“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创造价值,稳步前进。

李宇宁致辞
李宇宁指出,在社会责任被广泛倡议的当下,越来越多企业家把关心社会福祉、推动社会发展融入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之中,越来越多同学、校友积极投身到社会价值的实践和创新当中。他表示,实现社会价值是北京大学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大愿意继续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加紧合作,共享经验,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繁荣进一步贡献知识和力量。

戚悦发表演讲
三位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副处长戚悦以中韩社会价值实验室的企业案例,讲述了国际社会价值测量方法论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他聚焦于在ESG(环境、社会、治理)框架下社会价值如何在中国落地的问题,分享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李准豪发表演讲
韩国SK电讯副总裁李准豪通过SK电讯关于解决老龄化难题、预防电信诈骗等案例,讲述了企业如何创建和测量社会价值及其产生的影响。他希望未来企业能扩展社会价值测量意识,在利益相关方中建立威信或信任感。

杨东宁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杨东宁通过中韩两国的调研数据和结果讲述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价值的期待。他表示,未来需要全世界范围的社群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企业创造社会价值和带来社会变化。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宏辉主持。戚悦、李准豪、中国移动发展战略部慈善工作综合处副经理张伟伟、杨东宁、韩国社会价值研究院学术研究组博士柳美铉就企业社会价值的理解、中韩企业对消费者和员工权益保护所做的努力、企业社会价值测量的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合影
北京论坛(2023)于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承与互鉴”。北京论坛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国际性学术会议。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