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ICPC World Finals)在埃及卢克索举办。凭借极其出色的发挥,来自北京大学的两支代表队连续斩获第46届ICPC WF冠军、第47届ICPC WF亚军创造了北大算法与程序设计领域新的里程碑!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程序设计顶级赛事,ICPC备受瞩目。受疫情影响,第46届和47届ICPC WF延期到2024年4月14-19日,同时在埃及卢克索举行。本次总决赛共有50多个国家,170多所学校,840多位选手参加,汇集了来自全世界的程序设计高手,北大在此之前获得过亚军和季军。
此次比赛北大派出了两支实力强劲的代表队,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带队参赛,在两队教练计算机学院罗国杰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勤健的指导下,经过激烈角逐,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1级本科生王展鹏、蒋凌宇和数学科学学院20级本科生罗煜翔获得第46届ICPC WF冠军,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2级本科生钱易、彭博、冯施源获得第47届ICPC WF亚军。

参赛队员和教练合影
五小时激烈角逐
斩获冠亚军!
五个小时的“头脑风暴”极其考验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ICPC的竞赛规则要求每支队伍使用1台电脑,在5个小时内使用C/C++、Java、Kotlin和Python3中的一种编程语言解决10个左右的问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评测机运行,运行结果会判定为正确或错误,如若错误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胜出。在持续五小时的“头脑风暴”中,如何应对和调整心态是对参赛者极大的挑战。
第46届参赛队队长王展鹏回忆道:“比赛最开始我被一道难题困住了,选择转移战场解决其他题目时心里还存留遗憾,导致解决简单问题时也犯了错误。”面对比赛中的重重难关,队员们及时调整应对策略,逐渐化解了紧张情绪。在此次夺冠的关键一题上,几位队员反复思考尝试都没有找到正确解法,随着时间流逝,他们意识到不能继续耗下去,就转攻其他问题,同时再由另一位队员进一步推进这个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也会努力化繁为简,寻找更简单的方法解决。
在大量的难题和有限的时间面前,团队的配合尤为重要。并肩战斗的队员们之间有充足的信任和默契,在焦灼的比赛中互为彼此的定心针。比赛时间过半时,还一度落后第一名三题,队员王展鹏、蒋凌宇和罗煜翔没有气馁,凭借稳定的心态和扎实的推进,在最后阶段奋起反超,连续攻克三题,最终以全场唯一解出10题的队伍独占鳌头、夺得冠军。
第47届参赛队队长钱易认为,对整体比赛的节奏有准确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比赛中不仅要解答题目,还需要指挥队伍,并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比赛刚开始时,他与队员碰到了几个在题意理解上以及代码实现上出现问题的题目,导致第一个小时只通过了一个题目,心态有些焦虑,作为队长的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及时调整状态,和彭博、冯施源一起逐渐把排名追了回来。最终与冠军队伍解决了相同数量的题目,只因用时差别屈居亚军。

第46届冠军团队,左起依次为罗煜翔,王展鹏,罗国杰,蒋凌宇

第47届亚军团队,左起依次为彭博,冯施源,张勤健,钱易
精彩与卓越背后
持之以恒的努力!
“大家内心有一股追求卓越,力争突破的很强大的动力,才能够做成这件事。”
赛场上五个小时的卓越发挥背后是长期以来的刻苦训练。在课业与训练之间平衡,队员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争取找到都有空的时间一起训练。队员冯施源说,为了以最好的状态奔赴这次比赛,大家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松懈。
“我们每周基本上要训练三次,每次五个小时。所以尽管我们前期刚开始比赛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但是我们通过训练时积累的经验,最后努力追赶了上来。”
在队员们看来,在北大接受的专业培养带给了他们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例如算法类的课程,”钱易说道,“虽然这些学习内容与比赛中的知识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让我有不一样角度的认识。”
带队老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谈到:
“学校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学科,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将中国计算机人才推上高地,将计算机学科推到高峰。”
比赛的成功离不开教练和老师们的帮助,对于队员们来说,老师们指导、督促他们的日常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会陪着他们聊天,为他们舒缓情绪、加油打气。冠军队主教练罗国杰说:“大家内心有一股追求卓越,力争突破的很强大的动力,才能够做成这件事。”

第46届排名

第47届排名
北大计算机学科
在国际舞台绽放光芒!
正因为有这些在领域内深耕的学子,北大计算机学科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昂扬于世界顶峰。
对于多数队员们来说,这次比赛都是第一次登上全球总决赛的舞台,在冠军之外,他们也收获了更多有意义的体验。
从初三开始接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蒋凌宇分享了此次比赛带给他的独特感受,“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总决赛,相比之前的比赛,我认识了许多外国友人,并与他们交流了很多专业相关的知识,收获颇丰。”冯施源也对这次经历印象深刻:“我与其他队伍的队员交换了队服,并认识了一位下国际象棋的选手,非常高兴交了很多朋友,也感谢队友带我们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或许这就是国际比赛的魅力,既能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又能收获友谊。谈及未来,同学们更多的想法是专注当下,尽快回归到学习与科研当中,也希望未来能再攀高峰。
程序设计有着其本身的魅力,同学们享受于解决有趣问题,建立相关模型,分析相关性质特点而逐渐深入研究的过程,他们的成功来源于幼时最初的兴趣,和后天长期不懈的努力,因为有这些不断在领域内深耕的学子,北大计算机学科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昂扬于世界顶峰。
计算机学院教授、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东区委员会主任李文新感慨道,北大从进不了全球总决赛到拿到总决赛冠军走了二十几年,能取得今日的成绩是这二十几年无数北大人接续努力的效果。
“2002年第一次办校内赛的时候我们有两个愿望:一个是举办一次全球总决赛,另一个是总决赛夺冠。我们在2018年举办了全球总决赛,在2024年拿到了全球总决赛冠军,我们做到了。”
热烈祝贺六位同学及两队教练
祝贺北大计算机学科
北大计算机学科青年
将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
勇攀高峰,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