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俞孔坚教授在梵蒂冈气候峰会上作“海绵地球”主旨报告

2024/06/03    信息来源: 北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王道琳

2024年5月15日至17日,“从气候危机到气候韧性”全球高峰论坛于梵蒂冈城举行。此次峰会通过深入探讨科学研究与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增强生态系统韧性的解决方案。会议分为两个部分,跨学科专家峰会主要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空气、食物和能源的影响,跨领域典范全球市长和省州长峰会通过圆桌会议,讨论城市和地方在提高气候韧性领域的最佳实践和紧迫需求。风景园林学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俞孔坚受邀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俞孔坚的主旨报告以“海绵地球:基于水的气候危机解决方案”(“Sponge Planet: A Unified Water-Based Solution to the Climate Emergency”)为题,指出了当前气候危机应对策略的不足,特别是对碳减排和灰色基础设施的过度依赖,基于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队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200多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流域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自然的“海绵地球”解决方案。“海绵地球”重新定义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相对于以碳为核心的方案,提出了水为核心的全新的全球气候危机解决方案。俞孔坚说:“以水作为关键要素是非常重要的。与碳不同,水是气候变化中更具有可管理的、具有整体效应的关键因素,有明确的责任传递性和明确的流域边界,可以有效避免公地悲剧。世界各大文明有非常成熟的文化系统来管理水,特别是在季风地区,已经有千百年的生态智慧。从古至今,中国和其他季风地区的国家,都会在季风季节储存雨水,在旱季释放水以维持生态平衡及日常使用。”俞孔坚强调,通过有效的水管理,可以显著改善生态系统、碳吸收和生物多样性。水的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可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健康和福祉。

俞孔坚作主旨报告

俞孔坚在峰会上提出的以水为核心来减缓和适应气候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与会学界、政界领袖的高度赞赏,并引发热烈讨论。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茂拉·希利(Maura Healey)认为中国在海绵城市应对城市洪涝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并强调学习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肯尼亚政治家威尔伯·奥迪切洛(Wilber Khasilwa Ottichilo)呼吁大家采用中国代表提出的“海绵地球”方案,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巴西林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韦尔奇罗·毕阿纳(Virgilio Viana)建议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系统性的方法。罗马教皇方济各也对“海绵地球”解决方案表示出极大兴趣,并表示,“海绵地球非常美丽”。

峰会形成一份名为《全球气候韧性公约》的文件,教皇方济各亲自宣读并与学界和政界领袖共同签署《全球气候韧性公约》,俞孔坚也以特邀学者身份参与起草并签署公约。公约将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大会,用于修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

俞孔坚在《全球气候韧性公约》上签字

上一条:北大新突破!Nature刊发核药物颠覆性成果 下一条:陈宝权教授入选ACM“计算机图形学名人堂”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