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北京医学会发布《北京医学会关于2024年度北京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5个团队牵头项目分别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骨科田华团队的“髋膝关节置换数字诊疗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成形科安阳团队的“东方人鼻整形修复重建理论体系建立及关键技术应用”、肿瘤放疗科庄洪卿团队的“放射外科机器人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急诊科马青变团队的“基于系统科学的急诊危重病救治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运动医学科杨渝平团队的“‘预防损伤,健康运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团队系列科普”荣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今年北京医学会共授奖2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
获奖项目介绍
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髋膝关节置换数字诊疗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

第一完成人:田华

髋膝关节置换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年关节置换手术超120万例。传统关节置换存在术前规划偏差、假体适配不足、假体安放失准等问题。
“髋膝关节置换数字诊疗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是田华团队多年探索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项目组通过开展髋膝关节置换关键技术及其数字化应用研究,构建了国内首个覆盖髋膝关节置换术前、术中、术后与相关数字化手术装备、植入物创新开发的全链条数字化诊疗关键技术与应用体系,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关节疾病数字诊断与自动手术规划体系、基于智能感知与术中动态导航技术的关节置换智能化手术装备体系、基于数据驱动的关节置换加速康复技术应用体系以及基于“形态学-力学-运动学”多尺度融合的关节假体个性化适配体系,创新性建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数字诊疗新范式。
成果发表于J Bone Joint Surg-Am等多家杂志,团队牵头制定国家卫健委《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规范(2022年版)》《膝关节置换3D打印个性化手术工具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获授权发明专利73项,数字诊疗装备实现海外销售。
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东方人鼻整形修复重建理论体系建立及关键技术应用

第一完成人:安阳

东方人鼻整形修复重建理论体系建立
在我国,唇腭裂及鼻畸形发病率在所有出生缺陷畸形中排名第一。为响应国家“四个面向”号召,安阳团队针对目前临床治疗难题,系统性开展“东方人鼻整形修复重建理论体系建立及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该项目在创建东方人面部三维数字化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多种复杂鼻畸形缺损创新性提出具体治疗体系,为实现鼻部精准修复提供全面的临床指导;针对东方人鼻部解剖特点,国内首创M型软骨支架及蛇形鼻尖支架,国际首创内窥镜辅助切取筛骨垂直板建立支架的创新术式,鼻部形态与功能综合评分提升74.4%,二次手术修复率由34%降低到5%;通过医工交叉,研发适合东方人的鼻整形修复重建新材料,实现软骨、肌肉组织高效再生。
项目累计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5项,团队应邀参加国内外重要会议演讲100余次,研究成果荣获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
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放射外科机器人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第一完成人:庄洪卿

放射外科理论突破和临床应用建立
当前,肿瘤疾病严重危害国民生命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已对肿瘤疾病发起“攻坚战”。放射外科机器人(射波刀)克服了传统放疗的重大缺陷,成为当前卓越的肿瘤治疗手段。
“放射外科机器人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庄洪卿团队多年临床和基础探索的重要创新成果。其团队是我国最早应用射波刀并建立应用技术体系的团队,历经19年临床一线研究与实践,聚焦理论创新、临床技术探索、科创研发优化,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放射外科机器人关键技术体系。
项目发表SCI论文139篇,SCI他引3320次,团队主编参编专著12部,获专利授权11项。项目成果成为当前中国放射外科通行模式和行业标准,同时被多国肿瘤治疗指南引用,指导国内外临床实践。项目有力提升了肿瘤放射外科治疗水平,推动放射治疗从常规分割向放射外科跨越转型。
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基于系统科学的急诊危重病救治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第一完成人:马青变

构建完备、发达、高质、高效的急诊危重病救治管理体系
项目团队针对我国急诊危重病救治能力严重不足、“管理-技术-人才”均不能满足救治需求的现状,历时10年率先构建急诊危重病救治体系,形成将急诊与重症理念及技术有机融合的救治新范式,救治关口前移至急诊抢救区,抢救成功率由93%提升至98%,危重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优于国际同行。
团队开发急诊危重病知识库及实践病例专著,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主编中英文专家共识16部,组织百余次国内外学术交流。
该体系搭建人才培养框架,培训3万余人。“整体-动态-协同”三位一体的急诊危重病救治管理体系,实现了救治模式精准高效、知识体系优化共享、人才培养聚焦分层的有机系统,全方位助力北京市急诊危重病救治能力的整体提升。
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预防损伤,健康运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团队系列科普

第一完成人:杨渝平

杨渝平(左)在校园开展运动健康主题科普讲座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大众对运动健康的需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渝平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运动健康领域科普工作,社会影响广泛。
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运动损伤的认知,促进全民科学健康运动。项目科普内容涵盖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康复及科学运动方式等实用知识。项目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多途径且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公众运动健康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