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使用new

金光博雅讲席教授

2021/03/12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王道琳

金光博雅讲席教授为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捐赠支持,旨在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帮助北京大学延揽国际顶尖的学术人才,培养和支持国际领先学科。


金光博雅讲席教授许智宏

许智宏,1942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随后考上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该所长期工作。1979年至1981年,先后在英国约翰依奈斯研究所和诺丁汉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自1983年起,历任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2年10月至2003年2月任中科院副院长;1999年11月至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智宏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细胞培养及其遗传操作、植物生物工程的研究。在植物发育、组织和细胞培养以及生物工程领域,已发表论文、综述、专著共200多篇(册)。

许智宏教授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项,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并先后获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英国De Montfort大学和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金光博雅讲席教授涂传诒

涂传诒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发现太阳风起伏中存在波动和湍流的二重性,创建了描述太阳风湍流传输特性的“类WKB湍流理论”,创建了太阳风Alfven湍流串级加热理论;发现太阳风起源于冕洞磁漏斗结构中光球层上方五千公里至二万公里的高度范围,提出太阳风初始外流是由光球超米粒组织对流运动驱动的新观点。

论文发表情况:根据Web of Science - SCI-E 天文类数据库检索(2013年3月),涂传诒(Tu C. Y.) 发表的68篇论文被SCI引用2813次,非自引2554次,平均每篇引用41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6篇(包括在Science刊物上发表一篇article文章),被SCI引用1757次,平均每篇引用67次,单篇最高被SCI引用414 次。H因子达27。

获奖情况:涂传诒作为唯一获奖人,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年和2001年),获得国际科联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颁发的Vikramsarabhai奖章(1992年),获得首届王丹萍科学奖(1992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06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2010年, 2013年)和北京市优博指导教师(2011年)。

代表学术论著:

Tu C.-Y., The damping of interplanetary Aifvenic fluctuations and the heating of the solar wind, J. Geophys Res., vol.93, No.A1, p.7-20,1988;

Tu C.-Y. and E. Marsch, MHD structures Waves and Turbulence in the solar wind: Observations and Theories, Space Science Reviews, vol.73, No.1-2, p.1-210, 1995;

Tu, C.-Y.,et al. Solar wind origin in coronal funnels, Science, 308, 519-523, 2005。


金光博雅讲席教授倪晋仁 

倪晋仁,男,1962年8月生,汉族,山西省山阴县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电学院治河工程系;1985年、1989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在北京大学留校任副教授,1992年被聘为教授。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和瑞士联邦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流域水沙运动理论、水体污染控制及河流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适用范围广泛的紊动水流中悬移质泥沙垂直分布公式,实现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泥沙分布的微观描述。针对河流氮污染源控制的难题,发现了具有特殊脱氮功能的系列高效微生物菌株,开发了能够在单一好氧条件下实现氨氮与硝氮同时脱除的一步法脱氮工艺。系统地提出了流域水沙灾害、河流功能性断流、河流多物质通量等新认识,为河流多功能调控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提供了关键技术。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欧盟科技合作项目、加拿大CIDA合作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30余项科技项目,在SCI收录的国际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曾领衔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曾任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金光博雅讲席教授张平文 

张平文,男,1966年7月生,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7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工作。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96年),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2年)。

张平文主要从事复杂流体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他与合作者为液晶领域的Doi-Onsager 模型奠定了数学基础并建立了Doi-Onsager模型与宏观的Ericksen-Leslie模型之间的联系;研究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发展了能够描述复杂相和动力学行为的统一模型;针对嵌段聚合物自洽场理论模型,发展了挖掘复杂结构的高效数值方法,设计了有序相变成核算法,这些方法和算法已经成为该领域模拟研究常用的工具。另外,他还在基于调和映射的移动网格方法、多尺度算法与分析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张平文现担任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已经在JAMS,SINUM,PRL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得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获得冯康科学计算奖;2011年应邀在第七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一小时邀请报告,2014年应邀在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年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2010年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2004年开始担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曾担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副理事长(2002-2006,2010-2014年)。


金光博雅讲席教授黄如 

黄如,女,1969年11月生,回族,籍贯福建南安。1991年和199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本科和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长期从事半导体新器件新工艺研究。面向不同电路系统要求和不同集成电路技术代,提出并研制出了准SOI新结构器件、BOI FinFET新结构器件、肖特基-隧穿混合控制新机理器件以及逻辑-存储可融合兼容的新型器件;提出了可大规模集成的围栅纳米线器件新工艺方法,系统揭示了器件关键特性的新变化及其物理根源;建立了纳米尺度器件特性表征体系,提出了新的涨落性/可靠性分析表征方法及模型。部分成果转移到国内外著名IC公司。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标志性国际会议IEDM、VLSI和标志性期刊EDL、TED上发表70余篇论文(自2007年以来连续9年在IEDM上发表论文22篇);研究成果连续3次被列入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应邀做国际会议大会和特邀报告30余次;获1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授权美国专利29项)。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次)、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担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

担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副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编委、《Nanotechnology》编委;“十二五”国家863专家组成员、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编制专家组专家;被选为IEEE EDS elected Adcom委员等;任国际会议主席13次、国际会议TPC委员数十次。


上一条:黄廷方博雅讲席教授 下一条:徐淑希讲席教授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