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使用

汤舒畅: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03/17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    编辑:王道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北京大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于2022年设立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该奖项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资,旨在资助北京大学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创新性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从事碳与气候相关研究。希望此项荣誉能够激励北大学子肩负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使命,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在“碳与气候”相关领域发出青年声音,产出创新成果,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突破性贡献。

汤舒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朴世龙教授,研究方向为植被动态与气候变化。博士期间获得校长奖学金、铁汉二等奖学金等荣誉,是2022年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非常荣幸自己对“碳与气候”这一领域的思考能被评审委会认可。实际上,这一次报道采访让我“诚惶诚恐”,毕竟在科研方面,我一直是初学者,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对“碳与气候”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思考也还在很粗浅的阶段。若是这次经验分享能给其他同学带来一些微小的帮助与启发,我将感到不甚荣幸。

于学习——千里始足下,行之贵日新

遥想三年前,作为一个刚踏入燕园的新晋直博生,在科研上我可谓是“两眼一抹黑”:既对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又不知课题该如何下手。正因如此,自己在最开始的科研之路上吃了不少大亏。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前年春天:实验出现重大错误,耽误了项目进度,让自己充满了自责与愧疚;而身处疫情中心,封闭在家的两个月让我与外界逐渐疏离,感到“与世隔绝”的孤独与无助。在那时,我曾认真地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块学习的料,到底要不要坚持下去。

然而,在家人与导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敢于踏出第一步、迈入未知领域的决心,以及日拱一卒、每日坚持的恒心。这帮助我逐渐从谷底爬了起来,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我并非智商卓群,一眼就能抓住事情本质的天才,所以只能通过“千里始足下,行之贵日新”的勤勉来弥补。譬如,坚持每周阅读一定数量的本领域最新文献,了解前沿风向;坚持读完文献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文献的脉络,思考这篇文献的亮点与可取之处;坚持构建自己所研究领域的“资料库”“词汇库”和“语句库”,不断提升自身写作水平。希望我提及的这些学习经验能够对正在苦恼的同学们有所裨益。

于研究——芥子藏须弥,一尘现世界

对于科学研究而言,一个重要且有趣的科学问题,既是自己规划科研进度与后续安排的“参考系”,也是别人了解自己工作的“题眼”。然而,科学问题并非信手拈来,而是绞尽脑汁但收获寥寥。实际上,好的科学问题是对各类书籍、文献乃至新闻的广泛阅读并思考后的那一声“Eureka”(尤里卡,古希腊语,意为“好啊!有办法啦!”)。

譬如,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新闻报道多如牛毛,但在众多报道中,一个关于“光伏+畜牧”的报道激起了我的兴趣。既然光伏板能改变当地植被生长,从而与畜牧业相结合,实现“1+1>2”的效果,那么除了这一影响外,光伏板还会对气候、地物造成哪些影响呢?这种影响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还是起延缓作用?带着上述疑问,我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与文献,经过扩充与汇总,最终定下了这次申报的研究课题:“中国西部大规模光伏发电站建设的气候效应”。

“芥子藏须弥,一尘现世界”,科学问题往往就藏在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芥子”里,需要我们仔细留意观察与思考才能发现背后的广阔世界。

于未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为重要且急迫的问题之一。而近年来不景气的经济、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局部战争、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以及部分群众的不信任,为减排工作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合理解决增添了一丝阴影。

但我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愈发严重和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譬如今夏我国长江流域广泛的极端高温、使巴基斯坦几乎淹没三分之一国土的极端暴雨),会让各国政府与群众逐渐正视气候变化这一“灰犀牛”的存在,最终消除误会、达成共识、携手共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作为在该领域从事相关研究的小小一份子,我会合理使用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完成申报的课题,理清中国西部大规模光伏发电站建设的气候效应机理及其利弊。希望这一科学问题的解答,能够为推广新能源发电、淘汰高排放化石能源扫清些许障碍,为减排事业、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背景材料:

北京大学于2022年3月设立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该奖项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资,旨在资助从事碳减排与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研究、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创造性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在发放奖学金的基础上,该项目每年还将举办获奖学生年度学术交流会,促进碳减排与气候变化等相关的政策、技术、经济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上一条:马腾: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下一条:金瑞杨:运筹帷幄,助力双碳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