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使用

马腾: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2024/01/04    信息来源:   作者: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编辑:王道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北京大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于2022年设立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该奖项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资,旨在资助北京大学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创新性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从事碳与气候相关研究。希望此项荣誉能够激励北大学子肩负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使命,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在“碳与气候”相关领域发出青年声音,产出创新成果,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突破性贡献。

马腾,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管理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戴瀚程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居民能源系统的气候适应与低碳转型。博士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挑战杯”一等奖等荣誉,2023年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在戴瀚程老师的指导下,我在居民能源系统适应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方向进行博士阶段的研究,并很幸运能够获得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在科研方面,我仍是一名初学者,借此机会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感悟,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

居民能源系统的气候适应与低碳转型

一方面,居民部门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领域,会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影响着居民的取暖、制冷等活动,譬如面临今夏的长时间高温天气,居民会增加空调的购买行为和使用频率。

我的研究聚焦于居民能源系统适应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通过实证计量方法估计居民能源消费对气候变化(主要关注温度变化)的适应情况,进一步使用本土化的省级居民能源系统模型、CMIP6气候模式等方法,模拟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居民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路径。

“一个人或许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作为课题组能源系统模拟方向的模型开发成员,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外,我还参与开发水泥、交通、电力等部门的能源系统优化模型,与同门一道探究重点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转型路径,在交流合作中拓宽研究视野。

保持探索,积极交流

作为本科毕业不久的直博生,博一、博二时我经常因为研究视野、方法数据、科研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在研究方向上感到无从下手,导致研究一度停滞不前。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开始静下心来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同时专注于居民能源系统模型的开发和校准。在与导师的定期讨论中,他引导我不断修正研究方向,逐步明确博士研究问题。

对我而言,找准研究问题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接下来是分解研究问题,弄清楚问题背后的机理,再选择合适的方法逐一解决。尽管居民能源系统的气候适应与低碳转型只是“碳与气候”领域内的一个小问题,但它涉及到能源、环境、经济、气候等多学科知识。在这样的跨学科领域,个人所学显得尤其渺小,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具有局限性。对此,我会保持乐观的态度,以避免长时间受挫,持有开放的心态,从而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同时积极与导师沟通,及时解决科研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受益于学校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我有机会与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请教讨论,在研究思路、方法、数据方面幸运地获得了很多帮助。身边的同学们也热忱真诚,他们总能从自己的专业领域给我的研究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作为科研的初学者,我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请教交流中深受启发,经常有破除信息茧房、重塑研究思路的心路历程。

结语

初入燕园至今已有七年,得益于北大的兼容并包、师长的谆谆教导、同学的热心帮助,我幸运地在“碳与气候”这个交叉学科领域开展感兴趣的博士研究课题。在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项目的支持下,我会继续在居民能源系统的气候适应与低碳转型方向进行探索,期望自己的研究能为“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上一条:朱安丰:优化农业生产布局,适应气候变化 下一条:汤舒畅: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闭

版权所有2021©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京ICP备15026609号-1

地址: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