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在外打拼半辈子,目睹了半个世纪世界的变化,叶落归根重返故土却从未停止对国家未来思考。他认为下一代要好好培育,希望中国未来变得更加强大,更希望能够亲历中国的下一代让国家更上一层楼。”
——泰昌祥集团主席、张明为基金全权代表顾建纲先生
3月18日上午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的2014年度北京大学张明为基金受助同学座谈会上,张明为老先生的外孙,泰昌祥集团主席顾建纲先生回顾张明为老先生历尽百年风雨,心系国家、教育和慈善的故事。在场来自十六个院系的三十多名受助学生一同聆听着老一辈的人生阅历和智慧。而他们,也只是北京大学这三年来受助的488名学生中的一部分。

2012年5月张明为老先生来访北大
2011年,期颐之年的张明为老先生在百岁寿辰之际,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捐资留本基金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张明为奖助学基金”,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北京大学每年将有2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助。2012年,101岁的老人携家人乘高铁亲临燕园。亲切之余,他表示,自己一直关注着北京大学的发展,欣喜地看到北京大学在世界名校中的排名节节上升,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见证北大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老人的北大之行,让他为能够将富强祖国的心愿托付给祖国最高学府和最优秀的学子感到十分欣慰,并继续为北京大学“张明为奖助学金”注资1000万元。而这些,也只是老人“永动慈善”的很小一部分。30多年来,他笃信“教育强国”,捐资助学近亿元,将自己毕生奋斗所得的财富毫无保留地捐赠出来。在他自己看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最大心愿已偿;而在外界看来,期颐之年,从未停止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仍然拥有如此胸襟,令后辈们敬仰。

顾建纲先生做“从做人之道踏上成功之道”的演讲
顾建纲先生此次受张明为老先生委托来北大,除了转达张老先生对北大及莘莘学子的期盼外,在“从做人之道踏上成功之道”的演讲中,他回顾了祖父、外祖父等老一辈100多年来的艰辛创业路,以及他们坚守并沿袭至今的核心价值观。他感慨道,历尽117年风雨的北京大学,和百年企业泰昌祥一样,正是秉持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时代变迁中保持优秀本色,引领民族进步。他希望同学们定位好自己,以奋斗、上进、远见和耐心等精神为舵,走向属于自己、创造未来的成功之路。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育基金会邓娅秘书长对张明为老先生和他的家人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并带领大家回顾了张明为老先生的慈善历程和结缘北大的故事。

座谈会上同学们提问请教
来自外语学院的徐苗苗代表受助学生,向张明为老先生和顾建纲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并将承载北大学子感恩之情和担当决心的感言册赠予顾建纲先生,希望他转交万里之外仍心系北大、支持教育的张明为老先生。在座北大学子有感于张老先生的赤子之怀和顾先生的远见卓识,纷纷提问请教。顾先生就怎样把握好大学生活、全才与专才、航运企业的环保等问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观点。

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附:顾建纲演讲:由做人之道通达成功之道
对话:张明为教育基金与北大学子交流实录